国民健康深度访谈 | 倪磊:远程脉诊是一次颠覆性的突破

发布于 2021/05/07 14:54 人民健康网

2021年4月28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主办,主题为“新机遇,新业态,新趋势”的第十三届健康中国论坛在北京举行。国民健康受邀参会,并与来自健康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共同助力中国健康行业的发展。作为中医健康领域的资深践行者,国民健康在本次论坛上精彩亮相,在于行业精英们互相交流的同时,重磅推出新一代走向家庭的腕带式智能脉象仪--小康助手脉象仪,它的出现填补了中医远程脉诊在居家场景应用的空白,到场嘉宾纷纷关注体验,获得了一致好评。

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膏方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生命质量分会副会长、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倪磊教授,以及中国中医药报、凤凰网、生命时报等媒体记者体验使用小康助手机器人及脉象仪,并针对我们所关心的健康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记者:在老百姓印象中,中医治病全靠中医师的经验,“三根指头,一把草药”,和几千年前区别不大。但是实际上,中医也在不断探索与发展。关于这一点,请您谈一谈目前中医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发展情况。

倪教授:中医讲究运用阴阳五行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来作为一系列的诊断治疗指导作用。它的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其实都可以通过现在的技术做延伸。比如,现在很多国内的知名专家,把望诊望到了胃镜、肠镜下。

现在有了远程医疗,通过4G、5G带来远程音频、视频,医生的眼睛就是千里眼,耳朵就变成了顺风耳,通过远程医疗的望闻问切可以让我们的时空变得更小、更近,在同一时空里完成医患之间的信息采集和沟通。

记者:当下较为热门的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对中医临床教学、科研或诊疗方面有哪些帮助和价值?

倪教授:大数据或者一些其他的现代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等,对于目前为止大家看到的所谓的“互联网+医疗”,更多的是呈现在数据的搜集阶段。在搜集之后,是数据的挖掘、分析的方式,包括名老中医的经验,也包括历史古籍的深度挖掘、分析、整理,完成数据建模。而建模之后,后续可能延伸出智能化的方案,再经过专家对这种方案进行校验,未来可能呈现出健康情况的预测。就像神话剧里掐指一算,如果能提前预测,我们就能进行提前治疗或者预防,无论用西医的方式还是中医治未病、辨证论治的思路来进行干预,能让我们的寿命更长,健康工作、快乐生活也就更加长久。

记者:疫情的背景下,更多人选择居家远程诊疗。那么在医学诊疗技术逐渐数字化的趋势下,您觉得未来中医远程诊疗的突破口在哪?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倪教授:远程医疗像一个润滑剂,在现有医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满足广大老百姓更多健康的需求。眼下,我们的远程医疗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是如何打破信息孤岛,让所有人的病例呈现在各个省市的医院,甚至私立医院都能广泛的了解到每个人的详细病情,前提是经得病人允许的情况下查看。

另外,如何能实现一些基本保障的全覆盖,让老百姓无论在 线上诊疗还是线下诊疗,能得到便利的同时,也能真正收获一些实惠,这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我们的诊疗工具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比如中医涉及到脉诊、舌诊以及其他的内容,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帮助医生在远程诊疗中搜集到更多的信息。

记者:在您体验过小康助手脉象仪之后,使用感觉如何?您觉得它可以帮助解决哪些问题?

倪教授:数字化的方式,和传统相比是一次颠覆性的突破。比如说“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这种表象,像个木浮在水上一样。这时候,其实我们通过现在的数字设备表现出来的数字化指标,通过压力的传感器对于脉搏的记录、脉率的快和慢来进行脉象的判定。通过脉诊的新模式建立,为我们数据的采集、分析提供依据,让中医有更多的信息作参考。甚至最后我们通过一些数字建模、分析的方式,对患者的病情会有更深入地了解。



记者:您觉得未来中医药行业的产学研将形成怎样的合作模式?或者您对中医药行业的未来有什么展望?

倪教授:从我们各行各业发展来说,真正要把大学校园的知识转化为未来的人才,甚至转化为产业应用场景训练过程,其实是快速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应用快速转化的过程。我们需要企业更多地参与当中,开放机会,跟学校建立横向课题,深入研究的同时进行人才的培养。

我建议企业也可以通过一些基金,比如说科委或者教育部,通过申请的方式跟政府机构完成科研立项,由高校完成任务的承接,最终通过科研的立项,完成有成果、有社会转化、有人才培养、有人员梯队成长的产学研互动,从人才到最终产品,再到走向社会应用的一个生态。


倪磊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膏方分会副会长。数年来从事中医肿瘤的临床工作和膏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行业推广工作,深受患者和业界同行的认可。主持和参加各级课题10余项,编写规划教材12部。发表SCI收录论文6篇,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曾多次受CCTV、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等机构邀请进行健康保健的科普讲座工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