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怎么办?科学应对,助你重返活力!

发布于 2025/06/10 15:39 复禾健康

剧烈运动时一个突然发力,日常转身时一个意外拉伸,甚至只是弯腰捡东西用力过猛——肌肉拉伤如同潜伏的“暗伤”,随时可能打断我们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这种常见的肌肉损伤究竟该如何判断?怎样处理才能最快恢复?今天我们就来科学拆解肌肉拉伤的全流程应对策略,让“拉伤”不再成为你生活的阻碍。

一、如何判断是否是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不是“普通酸痛”,而是肌肉纤维的实质性损伤。80%的拉伤发生在下肢肌肉,大腿后侧(腘绳肌)、大腿前侧(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是“重灾区”。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高度怀疑拉伤:

突发剧痛:常在运动发力或拉伸的瞬间发生,像被“拽”或被“弹”到。

肌肉功能受限:受伤部位难以发力,如无法踮脚(小腿拉伤)或无法屈膝(大腿拉伤)。

出现肿胀与压痛:轻触痛感强烈,患处逐渐肿胀。

局部僵硬痉挛:伤后一段时间肌肉会明显发紧甚至痉挛。

瘀伤出现(中重度):肌肉内毛细血管破裂后,1-2天内局部皮肤会显现淤青。

分级判断严重程度:
一级(轻度): 部分肌肉纤维撕裂,仅有微痛和轻微功能受限,不影响步行。

二级(中度): 较多肌纤维撕裂,剧烈疼痛伴随明显肿胀和功能受限,行走需跛行。

三级(重度): 全部撕裂(肌肉断裂),剧痛伴功能完全丧失,患肢无法负重行走。

二、急诊处理:黄金72小时记住"PRICE"原则
急性期(伤后24-72小时)处理不当易加剧损伤。请立即实施 PRICE原则:

P(Protection, 保护): 立即停止活动!防止二次拉伤或撕裂加重。视情况使用拐杖或护具保护。

R(Rest, 休息): 伤后48小时内完全制动患处,避免任何牵拉或发力动作。

I(Ice, 冰敷): 伤后48小时内必须冰敷!每2小时冷敷15-20分钟,能显著止痛消肿(用毛巾包裹冰袋,防冻伤)。

C(Compression, 加压包扎): 弹性绷带均匀加压包裹伤处,减少内出血和肿胀。

E(Elevation, 抬高患肢): 卧床时将伤处抬高于心脏水平(如小腿下垫枕头),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肿胀。

避免踩坑!急性期“三不要”:
不要热敷/泡热水澡:加剧肿胀和炎症。

不要按摩/揉搓:增加内部出血风险。

不要饮酒:酒精会加重水肿、延长恢复期。

三、科学康复:逐步恢复肌肉力量与功能
度过急性期(肿胀明显减轻)后,需主动康复训练而非长期卧床,目标是避免肌肉萎缩及恢复全功能:

功能恢复期(损伤后几天至几周):
轻柔活动与拉伸: 在无痛范围内小幅活动关节,维持关节灵活度(如脚踝缓慢划圈)。无痛后,开始进行肌肉的静态牵拉(每动作15-30秒,重复2-3次)。

物理疗法介入: 若康复受限,可借助理疗师进行超声波、干扰电等物理治疗加速恢复。

恢复肌力训练(循序渐进): 先做等长收缩(如用力推墙或膝盖下压毛巾保持15秒),逐步过渡到向心收缩(如弹力带勾脚)和离心训练(如缓慢放低脚跟)。

柔韧性维持: 每日进行拉伸练习保持肌肉弹性(注意在热身或淋浴后进行)。

重返运动期(症状基本消失后):
低强度有氧运动: 如游泳、椭圆机训练,逐步恢复心肺功能。

特定肌力训练: 结合运动需求进行功能性训练(如深蹲、弓箭步等),逐步增加负荷与速度。

重返动作训练: 运动员需重新训练特殊动作(如加速跑、急停转向),确保肌肉已适应强度。

四、影响预后的关键:耐心、训练与预防
预后往往由拉伤严重程度和处理是否科学决定:

轻度(一级)拉伤: 正确康复下1-2周基本可恢复日常活动。

中度(二级)拉伤: 康复需3-6周,需系统治疗避免转为慢性损伤。

重度(三级)拉伤: 恢复长达2-3个月以上,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严重者可能需手术缝合。

良好的康复结果需满足:1、肌肉长度和力量恢复至伤前90%以上(可对比健侧);2、完成专项运动无疼痛不适;3、关节灵活性完好;

高危信号(立即就医):
若出现以下任一种情况,需立即急诊排除韧带撕裂或骨折:

受伤时听到“啪”的撕裂声;关节完全不能承重;肢体变形或异常活动;麻木或针刺感蔓延。

减少复发的关键:
充足热身必不可少:运动前10分钟热身使体温上升、肌肉弹性提高。

强化薄弱肌群:针对性锻炼核心、下肢稳定肌群,平衡发力避免拉伤。

合理规划运动量:避免过度疲劳训练,疲劳时肌肉协调性骤降、更易受伤。

运动后科学拉伸:保持肌肉伸展性。

身体异常时学会喊停:运动中出现僵硬或疼痛应立即停下检查而非坚持。

肌肉拉伤固然恼人,却是身体对我们运动方式的一次重要提示。科学判断、及时处理、认真康复,绝大多数拉伤都可痊愈如初。每一次正确应对,都是肌肉更强韧的起点。 但切记:如果伴随高能量创伤或出现肢体功能丧失、关节异常活动,不要迟疑,尽早就医,避免更严重损伤发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