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包饺子本是件温馨的事,可要是因为操作不当吃出胃病,那就太得不偿失了。最近遇到好几位因为长期不当烹饪方式导致慢性胃炎的朋友,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资深家庭煮夫/煮妇”。今天就来说说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厨房健康隐患。
一、面粉选择有讲究
1、别贪便宜买散装面粉
散装面粉容易受潮滋生黄曲霉菌,这种毒素可能引发胃部不适。建议选择正规包装产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
2、高筋面粉未必适合所有人
虽然高筋面粉口感更劲道,但其中的面筋蛋白较难消化。胃功能较弱的人建议用中筋面粉,或者掺入1/3的玉米淀粉。
二、馅料处理要科学
1、生熟分开是铁律
很多人习惯用同一把刀和砧板处理生肉和蔬菜,这容易造成交叉污染。建议准备两套刀具,或者处理完生肉后用沸水烫洗工具。
2、韭菜馅别放太多食用碱
有些人为了让韭菜保持翠绿会加碱,但这会破坏维生素,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其实焯水时加几滴油就能很好保色。
三、和面环节易踩雷
1、水温过高破坏营养
用开水烫面虽然柔软,但会破坏面粉中的B族维生素。建议用50℃左右的温水,既能保证口感又保留营养。
2、醒面时间不是越长越好
超过2小时的醒面会产生过多酸性物质,可能引起反酸。夏.季室温下醒面30-40分钟就足够。
四、烹饪方式要注意
1、煮饺子不是水越沸越好
剧烈沸腾容易导致饺子皮破裂,淀粉溶出形成糊化层,增加消化负担。水微沸时下饺子,保持中火即可。
2、煎饺别追求太焦脆
煎制时间过长会产生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建议用不粘锅少油小火煎至金黄即可。
五、储存方法很关键
1、冷冻饺子别超过一个月
长期冷冻会导致脂肪氧化,解冻后容易产生异味。建议按需制作,冷冻最好两周内吃完。
2、反复解冻最伤胃
解冻过的饺子再冷冻,细菌会呈几何级增长。可以分装成小份,吃多少取多少。
其实在家做饭本身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关键是要掌握科学的处理方法。特别是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更要注意这些细节。记住,美味的前提永远是安全,别让好习惯变成健康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