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彤美整形医院李长赋隆鼻建议:选对医生可避免后遗症

发布于 2021/07/07 17:33 复禾健康

血栓问题确实值得重视,但单凭耳朵变化来判断未免有些片面。今天我们就来科学解析血栓的预警信号,以及如何正确预防这一"隐形杀手"。

一、耳朵异常真能预示血栓吗?

1、耳垂褶皱现象

医学上称为"Frank征"的耳垂对角线褶皱,确实有研究显示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关联。但要注意,这只是一个参考指标,不能作为确诊依据。

2、耳鸣问题

突发性耳鸣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有关,但更多时候是压力、噪音等因素导致,不能简单等同于血栓信号。

3、耳朵发红发热

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可能导致耳朵发红,但诱因很多,如温度变化、过敏反应等,与血栓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二、血栓真正的6个危险信号

1、单侧肢体肿胀

特别是小腿突然肿胀、发硬、疼痛,要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

2、不明原因呼吸困难

突发气短、胸痛可能是肺栓塞的表现,需要立即就医。

3、语言障碍

突然说话含糊、理解困难,提示可能发生脑血栓。

4、视力突然变化

视野缺损或视物模糊可能是视网膜动脉栓塞的征兆。

5、持续性头痛

不同于普通头痛,血栓引起的头痛往往剧烈且持续加重。

6、皮肤异常

出现不明原因的淤青、网状青斑,可能提示血液凝固异常。

三、预防血栓的5个生活关键点

1、保持适度运动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久坐超过90分钟。简单的踝泵运动就能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科学补水

每天饮用足够水分,避免血液黏稠。但不建议一次性大量饮水,应该少量多次补充。

3、饮食调整

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适量吃些纳豆等发酵食品。减少高盐、高脂饮食。

4、戒烟限酒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酒精则会影响凝血功能。

5、压力管理

长期紧张会升高血压、增加凝血倾向,建议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

四、需要特别注意的高危人群

1、长期卧床者

术后患者、瘫痪病人需要定期进行被动运动,必要时使用压力袜。

2、特定用药人群

服用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者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3、遗传倾向者

有家族血栓病史的建议进行相关基因检测。

4、慢性病患者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要严格控制各项指标。

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仅凭耳朵变化就妄下结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关注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才是预防血栓的正确方式。如果出现可疑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检查,切莫自行诊断延误治疗时机。记住,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从现在开始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