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医疗x人民健康 | 健康新征程 关爱走基层

发布于 2021/07/28 17:26 网易新闻

当超市货架上五彩缤纷的糖果向你招手时,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摸向口袋里的血糖仪。但把糖尿病简单归咎于糖果,就像把感冒怪罪于一阵风那样片面。血糖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用更科学的眼光来看待。

一、关于甜食的三个认知误区

1、升糖指数不是唯一标准

很多人以为只有糖果这类高甜度食物才会导致血糖飙升。其实白米饭、馒头等精制碳水化合物的升糖速度可能更快。关键在于控制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而非单纯戒糖。

2、代糖并非安全港

选择无糖食品时要注意,某些人工甜味剂可能干扰肠道菌群平衡。天然代糖如罗汉果苷相对安全,但也要控制用量。

3、水果不必谈之色变

虽然水果含果糖,但其中的膳食纤维能延缓糖分吸收。每天200-350克新鲜水果,选择苹果、梨等低升糖品种即可。

二、稳定血压的两大关键

1、隐形钠比食盐更危险

除了做菜少放盐,更要警惕加工食品中的隐形钠。一包泡面钠含量可能超过全天建议摄入量,选购时要仔细查看营养成分表。

2、情绪管理不容忽视

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会使体内压力激素持续升高,导致血管紧张素分泌异常。每天10分钟深呼吸练习,能有效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度。

三、被忽视的日常调节技巧

1、进餐顺序有讲究

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最后吃主食。这种进餐顺序能显著降低餐后血糖波动,效果可持续3-4小时。

2、碎片化运动也有效

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3分钟,或者接电话时来回走动。研究显示,这种碎片化运动对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效果不亚于集中锻炼。

3、睡眠质量影响代谢

深度睡眠时人体会分泌瘦素,这种激素能调节食欲和糖代谢。保证卧室完全黑暗,睡前2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四、需要警惕的"健康陷阱"

1、过度依赖粗粮

全谷物虽好,但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可能适得其反。建议粗粮细粮按1:3比例搭配,肠胃不适时要及时调整。

2、盲目进行断食

间歇性断食并不适合所有人,糖尿病患者、孕妇等特殊人群贸然尝试可能导致低血糖。改变饮食模式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

3、迷信单一食物

无论是苦瓜还是秋葵,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单独对抗糖尿病。均衡多样的饮食结构才是根本。

管理血糖和血压就像打理一座花园,需要综合施策而非简单粗暴地拔除某类植物。记住身体给出的每个信号,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健康自然会如约而至。从今天开始,用知识武.装自己,走出那些流传已久的认知误区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