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健康管理给保险风控增添新手段

发布于 2021/07/30 16:49 中华网

眼睛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老花眼来了"。但真相可能没这么简单,视力下降背后藏着不少健康隐患。今天就来聊聊那些容易被误认为老花眼的视力问题。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甜蜜的视力杀手

1、发病机制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导致血管渗漏、出血。初期可能毫无症状,等出现视力模糊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

2、典型症状

看东西像隔着一层毛玻璃,眼前有黑影飘动,夜间视力明显下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视物变形。

3、高危人群

糖尿病病史超过5年,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风险最高。建议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

二、白内.障: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1、常见误区

很多人以为白内.障是老年病,其实40岁后发病率就开始上升。现在年轻人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

2、识别特征

看东西发黄、畏光,夜间视力下降明显。度数变化快,可能几个月就需要换眼镜。

3、预防要点

避免强光直射眼睛,补充富含叶黄素的食物。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不要等"熟透了"才手术。

三、青光眼:沉默的视力窃贼

1、疾病特点

眼压升高损害视神经,早期可能完全没有症状。等发现视野缺损时,往往已经造成不可逆损伤。

2、危险信号

经常性眼胀头痛,看灯光有彩虹圈。近视度数超过600度的人群要格外警惕。

3、检查建议

40岁以上建议每年测眼压,有家族史者更要加强监测。早期发现可以通过药物控制。

四、黄斑变性:中央视力的威胁

1、发病特点

视网膜最敏感的黄斑区发生病变,直接影响阅读、识别人脸等精细视觉。

2、典型表现

看直线变弯曲,中央视野出现暗点。严重时连正前方的人都看不清。

3、防护措施

戒烟、控制血压,多吃深色蔬菜。50岁后建议定期做眼底OCT检查。

这些眼病初期都可能伪装成普通的老花眼,但危害程度天差地别。突然出现的视力变化、快速加深的度数、伴随的眼部不适,都是需要警惕的信号。建议40岁后每年做一次全面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等项目。记住,眼睛的求.救信号不能忽视,早发现早干预才能留住清晰视界。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