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有3大感染途径 败血症患儿如何做好皮肤护理

发布于 2021/12/28 18:00

我们必须注意新生儿败血症的出现,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要明确病因,注意合理有效的预防。

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

1、病原菌: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菌、克雷白杆菌和B组链球菌感染引起。事实上,病原菌因地区和年龄而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在中国多年来一直很常见。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李斯特菌是发达国家新生儿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但在中国很少见。随着呼吸机、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提高,机会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克雷伯杆菌、肠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沙雷菌、微球菌等;厌氧菌:脆弱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耐药菌株。空肠弯曲菌和幽门螺杆菌已成为新的致病菌。

2.免疫功能:细菌入侵后是否发展为败血症取决于当时新生儿的毒性、数量、入侵方式、入侵时间、免疫状态等因素。

(1)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①屏障功能差

皮肤角质层薄,粘膜嫩,脐残端伤口;胃液酸度低,胆酸少,消化液杀菌力弱,肠粘膜渗透性大;上述血脑屏障功能薄弱的因素有利于细菌进入。

②淋巴结发育不全

淋巴结发育不全时,会缺乏吞噬细胞的过滤,不能局限于局部淋巴结。

③经典补体途径及替代补体途径的部分成分(C3、C5.调理素等。)含量低,细菌抗原调理效果差。

④中性粒细胞趋化附着力低,备解素、纤维素结合蛋白、溶菌酶含量低,吞噬杀菌能力不足,影响中性粒细胞吞噬杀菌能力。

⑤单核细胞产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细胞隐私的能力低下。

(2)特异性免疫功能

①新生儿体内IgG主要来自母亲,胎龄越小,含量越低,早产儿更容易感染。

②IgM和IgG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体内含量低,易感染革兰阴性菌,易感染消化道和呼吸道。

③T细胞不嫩产生足够的细胞因子,对外特异性抗原反应不良。

④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低。

3、感染途径

(1)宫内感染:当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如败血症等)时,细菌可以通过胎盘血行感染胎儿。

(2)产时感染:当产程延长、难产、胎膜早破时,细菌可从产道向上进入羊膜腔,胎儿可因吸入或吞下污染的羊水而患肺炎、胃肠炎、中耳炎等。,并发展为败血症。细菌也可以直接从皮肤和粘膜损伤进入血液,因为消毒不严,助产不当,复苏损伤。

(3)产后感染:最常见,细菌可从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入血循环,脐部是细菌最易侵入的门户。

预防新生儿败血症

1.做好围产期保健:孕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分娩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胎膜早破、宫内窒息或产程过长的新生儿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对于感染和发烧的母亲,应用广谱抗生素,通过胎盘屏障。对于窒息的新生儿,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抗生素可用于难产和羊水污染严重的新生儿。接触新生儿的人(包括产妇、医护人员等。)应该先洗手,这是切断感染途径的重要方法。

2.加强对高危儿童的监测:严格监测可能出现败血症的高危新生儿。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吮吸精神和体温变化。

3、做好皮肤粘膜护理:应特别注意保持口腔皮肤粘膜脐带清洁,避免感染或损伤。不要挑马牙,切口腔脂肪垫,不要用粗布巾擦洗新生儿口腔,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如有感染性病变,应及时处理并使用适量的抗生素防止感染。一旦发现皮肤化脓性感染,应立即与正常儿童隔离,医疗设备应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