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作为人体的“化工厂”,一旦出现问题往往牵动全身。特别是当诊断书上出现“肝癌”二字时,手术切除常常成为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动刀,这几个关键指标直接决定治疗效果。
一、手术适应症的黄金标准
1、肝功能储备评估
Child-Pugh分级是重要参考标准,A级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小。血清白蛋白水平、凝血功能等指标同样不可忽视。
2、肿瘤特征分析
单个肿瘤直径≤5cm,或多发肿瘤不超过3个且每个≤3cm时,手术效果较好。门静脉主干未受侵.犯是关键红线。
3、全身状况考量
心肺功能良好,没有严重合并症。年龄并非绝对禁忌,但70岁以上需更谨慎评估。
二、绝对不能手术的警戒线
1、肝功能失代偿期
出现黄疸、腹水或肝性脑病表现,说明肝脏代偿能力已达极限。
2、远处转移迹象
肺部、骨骼等器官发现转移灶,单纯肝脏手术难以达到治疗目的。
3、血管侵.犯严重
门静脉主干或肝静脉有癌栓形成,手术可能加速癌细胞扩散。
三、术前准备的三大必修课
1、精准影像评估
增强CT或MRI检查必须做,必要时结合PET-CT确认肿瘤范围。
2、肝功能优化治疗
通过护肝治疗改善指标,戒酒绝对必要,营养支持要跟上。
3、多学科团队会诊
外科、肿瘤科、影像科专家共同讨论,制定个性化方案。
四、术后康复的隐藏重点
1、定期复查不能省
术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警惕复发。
2、抗病毒治疗要坚持
乙肝患者必须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避免病毒再激活。
3、生活方式要调整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优质蛋白和新鲜蔬果要保证摄入。
肝癌治疗已经进入精准医疗时代,上海某三甲医院数据显示,符合手术指征的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0%。记住最关键的一点:确诊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系统评估,切忌病急乱投医。治疗方案的选择,往往比治疗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