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之痛谁能懂?中康CMH《痛经患者洞察报告》发布

发布于 2022/10/21 16:57

文/中康科技Sinohealth

引言: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更重视自身的感受与体验,追求精致健康的高品质生活,在健康保健领域的支出逐年增长。妇科疾病作为严重威胁女性身体健康的疾病,越来越得到重视,相关健康消费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女性健康意识觉醒加之痛经人群基数大,用药市场持续拓宽

根据中康CMH《2022年中国消费者健康洞察疼痛系列报告-痛经篇》研究显示(下文简称报告) ,月经症状是育龄女性反馈最多的妇科问题,在成年女性中,痛经的渗透率超三成,在妇科疾病患者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47.3%。经期到来时,疼痛、腹泻、腰酸、乏力一同来袭,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生活和工作状态,是女性患者治疗需求较为迫切的疼痛病症之一。

来源1:公开资料,中康整理

来源2:《2022年中国消费者健康洞察疼痛系列报告-痛经篇》

高渗透率催生巨大的药物需求,市场空间广阔。根据中康CMH全渠道数据(全渠道指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体药店+B2C电商,下同)显示,MAT2022Q2痛经药物销售额达54亿元,规模相对稳定。解热镇痛类药物是应对痛经的主要用药,然受疫情影响,线下药店解热镇痛类药物购买限制多,这也导致了线下药店销售额略有萎缩。部分患者转向医院和线上渠道开方购药,公立医院规模同步稳步增长;B2C电商因其方便性和多元丰富的药物选择吸引患者购药、备药,销售额增速迅猛,潜力巨大。

注1:痛经药物包括通用型解热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和痛经类药物(如田七痛经、痛经宝等)

注2:医院数据仅是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数据,线上药店数据仅是天猫平台,数据来源:中康CMH数据

注3:MAT指滚动一年,如MAT2022Q2指2021Q3~2022Q2

来源:中康CMH数据

多元需求驱动差异化药物选择,“安全高效止痛、回归正常生活”是用药主旋律

不同生育状况的痛经高频患者在突发疼痛时的考虑和应对存在差异。已生育人群面对生产后的突发痛经,对自身的状况和妇科健康有更多的担忧,更多会前往医疗机构寻求专业的诊断,同时也会更积极地通过药物、保健品调理。在初次疼痛后,也更积极地采取多种预防措施,以求下次行经时痛经不再发作并保持良好的妇科健康状态。未生育人群以年轻女性为主,对妇科症状的察觉相对没那么敏锐、应对也更生疏;痛经发作时更多向身边的女性亲友“取经”,在疼痛期间“多喝热水、健康作息”,必要时也会借助口服药止痛。

注:↑表示显著高于其他人群,↓表示显著低于其他人群

来源:《2022年中国消费者健康洞察疼痛系列报告-痛经篇》

疼痛伴随着经期“定期光顾”,且发作时十分影响情绪与生活,因此“快速止痛”是痛经患者对药物的普适需求。部分患者熟知布洛芬在体内会“敲门问路”、需一段时间才能发挥药效,便在月经刚至疼痛未发时先行服药以求压制。对于每月多需服用的药物,患者或多或少对副作用有顾虑,也不希望产生药物依赖,因此“安全可靠”也是选药基础。

在解决疼痛问题的基础之上,患者还希望药物能减缓腰酸乏力、头晕腹泻等痛经伴随症状,提供更好的体验。口服药物因其携带、服用方便性更受患者青睐。贴剂、药油类外用药物对皮肤、嗅觉敏感的患者不太友好,气雾/溶解剂型则受到使用场所限制,使得外用药物的选用比例相对较低。

注:↑表示显著高于其他人群,↓表示显著低于其他人群

来源:《2022年中国消费者健康洞察疼痛系列报告-痛经篇》

痛经一般与月经问题和妇科问题有所关联,患者除了希望在每次发作的时候能止痛外,还有“调理月经、彻底解决问题,回归正常生活”这一更高层次的情感诉求。因此厂家在进行患者沟通时,可更多从患者关注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平衡入手,借助新入口和新营销占领年轻患者心智;同时,镇痛药或化学药厂家可考虑推出联合用药方案,覆盖患者即时止痛到后续预防调理全旅程的用药需求。

除以上内容,中康CMH消费者洞察团队还将就大家关心的“患者在重复发作场景下,用药路径的各个节点会发生什么变化?患者是否会调整用药?驱动调整的原因有哪些?机会点在哪里?不同年龄的患者需求与购药行为是怎么样的?患者在不同阶段,选择在什么渠道购药?不同人群的购药渠道和行为有何差异?患者在选择品牌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用药依从性如何?患者购买痛经药物时,关联推荐什么产品容易成功?整体国民的健康态度和触媒习惯是怎样的?”等问题,在《2022年中国消费者洞察疼痛系列报告—痛经篇》中一一进行研究分析及解答。该报告结合中康CMH的行业数据库,为企业全面、深入地了解痛经患者的需求与行为,助力企业实现高效的院外市场营销与患者教育。

备注:本文为中康科技原创,如需刊载或引用,请注明文章出处及数据来源,谢谢。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