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资讯

贯穿古今的退热“羚”招

9855

如今提起“发烧”这个词,大家望而生畏。那是不是我们对发热就束手无策呢?答案当然是否定。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对退热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和治疗的手段。中医和西医在用药方面也有着不同的尝试和经验。

一、发热的中医认识及用药

发热,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谓之“身热”。中医认为,发热的原因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发热,主要因外感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外感发热多实,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证;清代医家叶天士将由温热病邪所引起的热象偏重、并具有一定季节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疾病,根据病位深浅、轻重不同,分为“卫”、“气”、“营”、“血”四个病理阶段。清热药选用也多有不同。

1.热在卫分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阶段,病邪侵犯肺与皮毛,一般多用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等辛凉解表药治疗。其代表方剂有银翘散、桑菊饮、清解汤等。

2.热入气分指温热病邪由表入里,传入内脏,阳热亢盛的里热证候,病位较深。一般多用石膏、知母、竹叶等清热泻火药。其代表方剂有出自《伤寒论》的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

3.热入营分是温热病的深重阶段,侵扰心神,甚至神昏谵语之证。病位多在心与心包络。代表方剂有清营汤。

4.热入血分是温热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累及脏腑以心、肝、肾为主。其临床特点以身热,躁扰不安,或见高热神昏,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角弓反张,牙关紧闭为主。临床治疗可选“凉开要药”牛黄,发挥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息风止痉的功效。临床用治温热病热入心包神昏、温病高热动风、小儿急惊抽搐之证。热极生风,肝风内动常用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二者配伍清热力强,其代表方剂安宫牛黄丸、紫雪,在治疗温热病窍闭神昏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发热的西医认识及用药

当今大众的观念,发烧是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失控,或是外来的细菌、病毒侵入体内所引起而造成。体温≥37.3℃称为发热,腋窝温度在39~40℃称为高热。西医对于发热基本上对症治疗。常用的退热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它们都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又叫扑热息痛,是常用退热药,对胃肠道刺激小,正常剂量下较为安全有效。

以上只是简单列举中西医对于发热常见的几种分类和常用治疗药物。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的青睐。中西药复方制剂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与疾病斗争的“武器”,它将西药制剂起效迅速和中药制剂对机体全面调理有效结合,“标本兼治”在医学上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羚黄氨咖敏片作为中西药复方制剂,应对发热症状,标本兼治,安全迅速。在组成方面,前面我们提到过中药羚羊角与牛黄药性寒凉,清热力强,可治疗热入血分,发热或高热。羚羊角对于发热引起的头目眩晕有良好效果,牛黄解热、抗炎、镇咳、祛痰、平喘力强。西药组成部分包括常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安全性高。药物组成中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能够缓解鼻塞、流泪、打喷嚏、流涕等感冒症状,咖啡因兴奋中枢,防止马来酸氯苯那敏“嗜睡”的不良反应。在缓解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等方面疗效显著。

近期北京卫健委公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药目录(第一版)》中明确了对乙酰氨基酚以及含有羚羊角和牛黄的羚羊角口服液、牛黄解毒片等产品对症状的治疗价值。翻开羚黄氨咖敏片的组分,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复方制剂涵盖了该用药目录中三种成分,足见该药物的经典之处。

“中西医贯通古今,高效结合”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广大医务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二者由形式到内容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在相互补充与加持下形成我国独创的中西药复方制剂也将世界医学发展推向新的高峰,也成为未来用药的必然趋势。

分享给好友 分享给好友

上一篇 : 国内大规模核酸取消后,感染人数该如何预估

下一篇 : 钟南山开讲:疫情动态及应对,这6大问题至关重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