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外机呼呼转动的盛夏,有多少老人固执地摇着蒲扇?当年轻人躲在26℃的空调房里点奶茶时,可能不知道家中那个舍不得开空调的长辈,正悄悄被“室内热射病”盯上。这种没有烈日直射的闷热环境,往往比户外更容易引发危险。
一、室内热射病为何更隐蔽
1、温湿度叠加效应
封闭空间里湿度往往超过60%,这种“蒸笼”环境会让体感温度比实际温度高出3-5℃。老人对温度感知迟钝,等出现症状时已经中招。
2、空气不流通的陷阱
门窗紧闭导致热量积聚,室内温度可能比天气预报高出8℃。特别是朝西房间,下午室温常突破35℃大关。
3、错误降温方式
用湿毛巾擦汗、对着电扇直吹等传统降温法,反而会加速水分流失,加重电解质紊乱。
二、三类高危老人要当心
1、慢性病患者
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体温调节功能本就较差。某些降压药还会影响排汗功能。
2、独居老人
无人提醒及时补水,症状出现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处理时机。
3、特别节俭群体
那些总说“心静自然凉”的老人,体温可能已经悄悄升到危险值。
三、五个救.命细节要注意
1、温度计要放对位置
把温度计挂在离地1米处的内墙上,读数超过32℃就要立即采取降温措施。
2、巧妙利用水蒸发
在室内放置装有冰块的盆,通过蒸发吸热原理降温,比单纯开风扇更有效。
3、科学补水有讲究
每小时补充100-150毫升淡盐水,不要等口渴才喝水。西瓜、绿豆汤等传统解暑食物要适量。
4、创造对流很关键
早晚开窗形成穿堂风,比全天开空调更符合老人养生习惯。
5、衣物选择有门道
给老人准备真丝或亚麻材质的宽松衣物,深色化纤面料最不利于散热。
四、这些信号是身体在报.警
1、初期表现
莫名烦躁、头晕恶心、四肢发软,这些常被误认为是“天热没胃口”。
2、危险征兆
突然停止出汗、皮肤发烫却干燥、说胡话或走路不稳,必须立即送医。
3、恢复期护理
症状缓解后要继续观察48小时,避免“假愈”后病情反复。
别让节俭成为健康隐患,现在就去检查长辈的房间温度吧!给空调遥控器换上大字号标签,教会老人使用定时功能。记住:孝顺有时候就是帮他们按下那个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