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性黄疸发病机制
发布于 2025/01/08 07:46
发布于 2025/01/08 07:46
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生与肝细胞损伤或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从而引发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这种黄疸类型常见于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
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的产物,正常情况下会被肝脏摄取、转化并排出体外。当肝细胞受损时,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可能与肝细胞摄取能力下降有关,而结合胆红素升高则与肝细胞排泄功能障碍或胆管阻塞有关。
肝细胞性黄疸的典型表现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黄疸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肝损伤程度成正比,轻度肝损伤也可能出现明显黄疸。对于长期饮酒、有肝炎病史或服用肝毒性药物的人群,出现黄疸时应高度警惕。
预防肝细胞性黄疸的关键在于保护肝脏健康。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量饮酒,减少高脂肪、高糖饮食的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对于有慢性肝病的人群,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遵医嘱用药。如果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上一篇 : HPV52会不会传染给家人
下一篇 : 高频听力下降能恢复吗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