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介入性超声
发布于 2025/01/09 07:27
发布于 2025/01/09 07:27
介入性超声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学方法,通过实时影像引导,精准定位病变部位并实施微创操作。它结合了超声成像和介入技术,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介入性超声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无辐射、实时成像和微创性。在诊断方面,它常用于引导穿刺活检,例如肝脏、甲状腺或乳腺病变的取样,帮助明确病理性质。在治疗方面,介入性超声可用于囊肿抽吸、脓肿引流、肿瘤消融等操作。例如,通过超声引导的射频消融术可以精准摧毁肿瘤组织,避免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介入性超声还用于血管内治疗,如超声引导下的静脉置管或动脉栓塞术,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介入性超声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无辐射、实时成像和微创性。在诊断方面,它常用于引导穿刺活检,例如肝脏、甲状腺或乳腺病变的取样,帮助明确病理性质。在治疗方面,介入性超声可用于囊肿抽吸、脓肿引流、肿瘤消融等操作。例如,通过超声引导的射频消融术可以精准摧毁肿瘤组织,避免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介入性超声还用于血管内治疗,如超声引导下的静脉置管或动脉栓塞术,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对于患者来说,介入性超声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术前需进行详细的超声检查,评估病变位置和大小,制定个性化方案。术后需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或感染,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复查。对于高风险患者,如凝血功能异常或严重心肺疾病,需提前评估手术风险。介入性超声的应用范围广泛,但具体操作需由专业医生根据病情决定,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上一篇 : 刮痧的流程与适应症
下一篇 : 腹腔间隙综合征的原因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