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摔跤后还能走路?别急着松口气!骨科医生最怕遇到这种情况:表面看着没事,其实脊柱已经悄悄骨折了。这种隐匿性骨折就像定时炸.弹,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永久性伤害。今天就来说说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危险信号。
一、这4种异常表现要警惕
1、持续性隐痛
摔倒后虽然能活动,但背部总有隐隐作痛感,特别是翻身、起床时疼痛加重。这种疼痛不会随着休息完全消失,反而会逐渐加重。
2、身高“缩水”
如果发现老人近期身高明显变矮(超过3厘米),很可能提示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定期测量身高,站立时靠墙标记头顶位置。
3、驼背加重
原本轻微的驼背突然变得明显,或者出现新的驼背。这是椎体骨折后承重能力下降的典型表现,常见于提重物后。
4、腹部不适
有些脊柱骨折会表现为莫名其妙的腹胀、腹痛,这是因为骨折刺激到了相邻的神经丛。这种症状常被误认为是肠胃问题。
二、为什么能走路也会骨折?
1、骨质疏松是主因
老年人骨骼就像风化的岩石,轻微外力就可能造成骨折。常见的打喷嚏、弯腰捡东西都可能引发椎体骨折。
2、骨折类型特殊
椎体压缩性骨折初期可能仅表现为骨小梁断裂,还没影响到脊柱稳定性。但随着日常活动,骨折可能逐渐加重。
3、疼痛耐受性强
很多老人对疼痛不敏感,或者误以为是普通腰肌劳损。等到出现严重症状时,骨折往往已经移位。
三、发现异常该怎么办?
1、立即制动
怀疑脊柱骨折时要立即停止活动,用硬板担架平移送医。切忌扶老人坐起或行走,这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2、影像学检查
普通X光可能漏诊早期骨折,需要做核磁共振或CT才能确诊。医生会根据情况建议做骨密度检查。
3、专业治疗
轻度骨折可采用卧床休息+支具固定,严重情况可能需要微创手术。同时要开始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四、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1、补钙要科学
50岁以上人群每天需要1000-1200mg钙,但单纯补钙不够,必须配合维生素D促进吸收。
2、防跌倒措施
居家要保证光线充足,浴室装防滑垫,避免使用小地毯。外出选择防滑鞋,雨雪天尽量少出门。
3、适度运动
太极拳、八段锦等柔和的负重运动能增强骨密度,游泳虽然安全但对骨骼刺激不足。
记住:老人摔倒后没有“轻微”一说!即使当时看起来没事,也要密切观察2-3周。建议所有65岁以上老人都定期做骨密度筛查,把隐患扼杀在萌芽期。子女们要多留意父母的体态变化,那些看似普通的“老毛病”,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