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性血尿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1/07 10:51
发布于 2025/01/07 10:51
一过性血尿是指尿液中出现血液,但持续时间短暂,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外伤或剧烈运动等。治疗方法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轻微情况可通过多饮水、休息缓解,严重时需就医。
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是导致一过性血尿的常见原因之一。细菌感染可能引发膀胱炎、尿道炎或肾盂肾炎,导致尿液中混入血液。感染通常伴随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治疗上,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同时,多饮水有助于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滋生。
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在移动过程中可能划伤泌尿道上皮,导致血尿。结石引起的血尿通常伴随剧烈腰痛或腹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排石如α受体阻滞剂、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手术取石。饮食上,减少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的摄入,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预防结石形成。
剧烈运动或外伤: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肾脏或膀胱受到机械性损伤,引发一过性血尿。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休息数天后症状会自行消失。若血尿持续或伴随疼痛,需就医排除其他疾病。运动时注意适度,避免过度负荷。
其他原因:某些药物如抗凝药或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血尿。药物引起的血尿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或凝血功能障碍,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一过性血尿虽多为良性,但若反复出现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过度运动、注意个人卫生有助于预防血尿的发生。
上一篇 : 头部牛皮癣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 : 女性心率低怎么办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