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长期吃“零添加”食品,半年后肝功能异常!要避开3个误区

发布于 2025/08/25 08:10

超市货架上那些标着“零添加”的食品,看起来就像健康生活的通行证?别急着往购物车里装,先看看这位女士的遭遇:连续半年只吃“零添加”食品,体检时肝功能指标却亮起了红灯。这背后的健康陷阱,可能正藏在那些看似无害的包装袋里。

一、关于“零添加”的三大认知误区

1、误区一:零添加等于纯天然

很多消费者把“零添加”直接等同于“纯天然”,这完全是两回事。按照国家规定,“零添加”仅代表未添加特定种类的添加剂,不代表原料本身未经加工。比如零添加蔗糖的饼干,可能使用了更不健康的代糖。

2、误区二:零添加就更安全

食品添加剂经过严格安全评估,在标准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而某些“零添加”食品为了保质,可能采用高温油炸、高盐腌制等更不健康的加工方式,反而产生更多有害物质。

3、误区三:零添加适合所有人

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过敏体质者,盲目选择零添加食品可能适得其反。比如零添加糖的食品可能含有大量脂肪,零添加防腐剂的产品可能霉菌超标。

二、如何科学选择包装食品

1、看配料表顺序

配料表是按含量从高到低排列的,前三位是主要成分。如果前三位都是精制糖、植物油等,就算零添加也不健康。

2、关注营养成分表

重点看每100克食品中钠含量(不超过600毫克)、反式脂肪酸(应为0)、糖含量(不超过15克)等关键指标。

3、理解标签术语

“无蔗糖”不等于无糖,“非油炸”不等于低脂,“零添加防腐剂”可能添加了其他保鲜剂,要仔细辨别。

三、健康饮食的四个黄金法则

1、多样化摄入

没有任何一种食品能满足全部营养需求,每天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2、控制加工度

优先选择加工程度低的食品,比如新鲜蔬果优于果蔬干,鲜肉优于肉罐头。

3、注意搭配比例

每餐保证有优质蛋白、复合碳水化合物、健康脂肪和膳食纤维,控制精制碳水和添加糖。

4、理性看待添加剂

不必过度恐慌食品添加剂,但也要避免长期大量摄入含多种添加剂的超加工食品。

那位肝功能异常的女士后来发现,她长期食用的“零添加”食品中,不少都含有过量的钠和反式脂肪酸。医生建议她恢复均衡饮食后,指标才逐渐恢复正常。记住,健康饮食的关键在于整体平衡,而不是执着于某个单一标签。下次购物时,不妨多花30秒看看配料表,你的身体会感谢这个好习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