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糖尿病这个话题,确实让很多家长感到意外。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这是“中老年专属病”,但现实情况可能颠覆你的认知——我.国每10万名儿童中就有约6人患病,且发病率还在逐年攀升。
一、儿童糖尿病为何容易被忽视?
1、症状伪装性强
口渴多尿常被当作“孩子活动量大”,体重下降可能被误认为“长个抽条”。有个5岁患儿就诊时,家长还以为孩子突然爱喝水是“懂事了”。
2、认知存在误区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怎么会得老年病”。实际上儿童多为1型糖尿病,与成人常见的2型发病机制完全不同。
3、常规体检易漏诊
普通体检很少查血糖,而空腹血糖正常的儿童,也可能存在餐后血糖异常的情况。
二、这些信号要当心
1、异常的三多一少
食量突增却体重下降、频繁上厕所、总是要水喝。有个7岁小学生一节课要去3次厕所,老师发现后才就医确诊。
2、呼吸有烂苹果味
这是酮症酸中毒的典型表现,属于糖尿病急症。临床遇到不少案例,都是孩子出现这个症状才被送来急诊。
3、伤口愈合缓慢
孩子膝盖擦伤两周不见好,可能不只是“伤口感染”那么简单。高血糖会影响组织修复能力。
三、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1、家族史要警惕
父母有糖尿病的儿童,患病风险是普通孩子的3-5倍。建议这类家庭每半年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2、饮食结构要合理
不是完全禁止甜食,而是要控制总量。将甜点放在正餐后吃,比单独吃零食更利于血糖平稳。
3、运动习惯要培养
每天保证1小时中高强度运动。研究发现,规律运动可使胰岛素敏感性提高40%。
四、确诊后如何科学管理
1、监测要形成规律
血糖仪使用要像刷牙一样养成习惯。有个9岁小患者自己设计了打卡表,把检测变成游戏。
2、胰岛素注射有技巧
选择腹部、大腿外侧等部位轮换注射。临床观察显示,正确注射能减少50%的局部硬结发生。
3、心理支持不可少
避免给孩子贴标签,多强调“只是身体需要特别照顾”。参加病友互助活动能显著改善心理状态。
儿童糖尿病虽然需要终身管理,但完全不影响正常成长。关键是要建立早发现、早干预的意识。下次孩子出现异常症状时,别忘了这个可能选项。毕竟,健康无小事,警惕不慌张才是为人父母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