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看似是个小手术,但背后隐藏的风险往往被忽视。最近一则关于中年女性拔牙后不幸离世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提醒我们:拔牙绝非儿戏,某些特殊人群更需要格外谨慎。
一、哪些人拔牙风险较高?
1、心血管疾病患者
血压超过180/100mmHg时,拔牙可能导致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患者术中紧张可能诱发心绞痛。建议术前做好全面评估,必要时在内科医生监护下进行。
2、血液系统疾病人群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血友病患者缺乏凝血因子,伤口不易愈合。白血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扩散。
3、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时(空腹>8.88mmol/L),术后感染风险增加3-5倍。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减慢,建议将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再行手术。
二、容易被忽视的4类高危人群
1、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
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会影响凝血功能,需提前5-7天调整用药方案。但切忌自行停药,必须遵医嘱逐步减量。
2、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代谢能力下降会影响麻药分解,可能延长麻醉时间。凝血因子合成不足会增加出血风险,术前需要全面评估肝肾功能。
3、孕期女性
妊娠前3个月易致流产,后3个月可能诱发早产。若非紧急情况,建议在孕中期(4-6个月)相对安全期进行。
4、放疗区域患者
颌面部接受过放射治疗者,局部血管再生能力差,可能出现放射性骨坏死,拔牙需极其慎重。
三、降低风险的5个关键准备
1、完善术前检查
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基础项目,特殊人群还需加做专项检查。全面评估比匆忙手术更重要。
2、选择合适时机
急性炎症期应暂缓手术,控制感染后再进行。女性避开生理期,高血压患者选择血压平稳时段。
3、告知完整病史
包括过敏史、用药史、既往手术史等细节都可能影响手术方案,不要隐瞒任何健康信息。
4、做好心理准备
过度紧张可能诱发心血管意外,术前可通过音乐疗法、深呼吸等方式保持平稳心态。
5、安排术后监护
特别是高危人群,建议术后留观2-4小时,备齐急救药品和设备,确保出现异常能及时处理。
四、术后必须警惕的3个危险信号
1、异常出血
正常渗血应在1-2小时内停止,若出现持续性涌血或口内大量血块,需立即就医处理。
2、剧烈疼痛
术后2-3天疼痛应逐渐减轻,若出现搏动性剧痛伴腐臭味,可能提示干槽症等并发症。
3、发热肿胀
低热(<38℃)属正常反应,但持续高热伴面部明显肿胀,需警惕间隙感染可能。
拔牙虽常见,但绝非人人适合。了解这些潜在风险不是制造恐慌,而是为了更安全地解决问题。建议有基础疾病者选择综合医院口腔科就诊,术前充分沟通,术后严格遵医嘱护理。记住:对自己的健康多一分谨慎,就少一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