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对身体有哪些的危害 雾霾为何难以治理

发布于 2016/12/19 17:01

 什么是雾霾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小时,霾占据主力,相对湿度在80%到90%之间。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雾霾天气的形成是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

 雾霾的现状

  京津冀两个多月内出现6次大范围雾霾

据中央气象台的统计,今年10月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偏差,已出现5次持续性大范围霾天气过程(比去年同期多1次)。京津冀平均霾日数为18天,较去年同期偏多7天,北京、天津、石家庄的霾日数较去年同期分别偏多12天、6天和15天。

  2016年12月雾霾迎最严重时段 霾区扩至142万平方公里

根据中国天气网的消息,18日,大雾笼罩北京、天津、河北等9个省市,中央气象台18日早上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和大雾黄色预警。其中,辽宁西部、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低于500米的浓雾。受大雾天气影响,近50条高速路部分路段封闭。

  16年年底 23城将达到空气重污染“红警”标准

16日至2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发生一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北京等23个城市空气质量可能连续4天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且可能出现2天以上的严重污染。

 雾霾对身体的危害

冬雾有“冬季杀手”之称,加上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空气中的灰尘、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附着于这些水滴上,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这些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哮喘发作,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等。特别是小孩呼吸道鼻、气管、支气管黏膜柔嫩,且肺泡数量较少,弹力纤维发育较差,间质发育旺盛,更易受到呼吸道病毒的感染。人长时间处于雾天中,可引起气管炎、喉炎、肺炎、哮喘、鼻炎、眼结膜炎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对幼儿、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体质均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大雾天气空气质量差,抵抗力较差的糖尿病患者极有可能出现肺部及气管感染而加重病情。

  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尤其是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另外,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再一方面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心脑血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小心应对。

  3.雾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

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有条件的可以使用负离子维C机并且在有雾霾天气时少开窗

  4影响心理健康

专家指出,持续大雾天对人的心理和身体都有影响,从心理上说,大雾天会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受,会刺激或者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此外,由于雾天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

  阴霾天气比香烟更易致癌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曾在某论坛上指出,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各地预防雾霾的奇招

  防霾神器!河北一小学建“气膜体育馆”

12月12日,雾霾继续笼罩京津冀等地。河北石家庄华兴小学誉兴校区的气膜体育馆内正在上体育课,小学生们开心运动、畅快呼吸。据了解,这个防霾“神器”占地1000平米,长50米宽20米,可容纳上百人,内部无框架无梁柱,大空间且活动无阻碍;体育馆内有网球场和羽毛球场,同时,还可按需控制内部湿度、温度、新风、照明

  抗击雾霾 辽宁“零容忍”态度严打企业超排

辽宁省环保厅19日透露,严打企业超排的具体措施共有四项。首先,根据本地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要求,确定辖区内重点大气污染企业,实行驻厂监管,督促排污企业落实限产限排要求,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确保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

  北京启动“红警”使得本地PM2.5降低20%以上

北京官方于16日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多部门随即采取多项减排措施,共有1200家企业被要求启动停产限产;加大检查施工工地及工业企业排放;检查机动车并处罚尾气超标车辆;查处取缔露天烧烤、露天焚烧等

  环境保护部近日紧急派出13个督查组对23个城市重污染应急响应情况进行督查

针对重污染天气,环境保护部近日紧急派出13个督查组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市23个城市重污染应急响应情况进行督查。环保部菏泽督查组自12月16至18日晚6时共检查菏泽市工业企业17家,其中9家企业仍未达到停限产要求,2家企业锅炉负荷虽然已大幅降低,但依旧在生产,还有个别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

  西安部分餐馆“防霾禁炒菜”

在西安北郊凤城九路海荣名城小区附近,数十家餐馆被曝禁售炒菜甚至暂停营业。有商家贴出“通知”称,禁售炒菜是“为响应政府号召减少大气污染排放”。

  雾霾的来源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地面灰尘大,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

四、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源,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五、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六、 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雾霾难以治理的深层原因

在短短的过去几年,我们看到过阅兵蓝,看到过APEC蓝,从政府到民间,谁都知道怎样会出现那些蓝,但为何还是雾霾频现?因为,要那些蓝,GDP就得下降,经济就得萎缩,工厂就要停产,工人就要失业。接着,就会出现社会骚乱,治安倒退,游行示威,政局动荡,没有哪一条是我们当下承受得起的。而反观雾霾,它是渐进的,甚至还有点“温和”,即便是现在,一周雾霾达到了五天,毕竟还有一两天的睛空。人们吸霾,不见得马上就有身体反应,各种癌症,也不能证明就是霾的结果。而且,雾霾促发的问题是个体化的,是分散的,并不会形成集结的社会力量,就算雾霾真的减少了人们的寿命,那也要数年之后才见分晓。

其实,又想经济蓬勃,又想山清水秀,在目前的条件下,难上加难。如果你是管理者,在经济发展和治理雾霾之间,你会优先选择哪个?

恐怕大多数人会选前者,因为前者的利益更大。

也许你会问,那霾还要不要治?当然要治,但不能治得太狠,不能把经济治下去,不能把社会治乱了,不能把投资治跑了,更不能把工作岗位治没了,这就是理性的选择。

有人据此说,政府没良心啊,老百姓天天吸霾,可它就惦记GDP。这话说得不公允。

GDP是什么?它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千家万户的营生。你这儿有了一天的清洁空气,背后就得有许多家庭几周吃不上饭。不是政府没良心,而是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利益,政府不过是在不同的诉求中寻找平衡,它这样选择,是因为他只能这样做。

雾霾治理不治理,怎样治理,实际上是一笔账,是经济与健康,社会与个人,短期与长远的利益平衡。在这个天平上,发展工业的效益比治理雾霾的效益大得多,工人失业的威胁又比严重雾霾的威胁紧迫得多,所以,作为政府,奉行“经济第一,治霾其次”的选择不仅是理性的,也是必然的。

那怎样才会让政府下决心、下重手治霾呢?有两个办法:一是让治理雾霾的收益比发展工业的收益更高,二是让人们发现,雾霾的威胁居然比工人失业更大。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商业条件下,前者很难做到,只能靠后者了。

很多人以为,强大的政府是无所不能的,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在既得利益群体面前,即便强大得如中国政府这般,它依然是弱小的。无论你网罗了多少有识之士,有多少强力手段,想打破一种社会上的利益平衡,做出一个前瞻性的决策,都无比困难。

 其他国家是如何解决雾霾问题的

英国伦敦是怎样摘掉“雾都”帽子的?

1952年一场大雾,数天间死掉了近万人,政府才终于有机会去推动《清洁空气法》。

美国又是怎样开始执行严格的环保政策的?

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间,爆发过数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夺走了数千人的生命,这才给普罗大众敲响了警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