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这个“隐形杀手”总爱在秋高气爽时悄悄作祟。很多人以为血栓发作前会有明显疼痛,其实身体早就发出过求.救信号,只是被我们当成了“小毛病”。那些被忽视的细微变化,可能就是血管在喊救.命!
一、血栓早期的两大隐秘信号
1、单侧肢体莫名发沉
早上起床发现左腿比右腿沉重?拎包时右手突然使不上劲?这种不对称的乏力感,很可能是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表现。由于血流不畅,肌肉组织得不到充足供氧,就会产生“灌了铅”般的沉重感。
2、间歇性头晕目眩
突然眼前发黑、站立不稳,过几十秒又恢复正常?这种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医学上称为“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秋季气温波动大,血管收缩异常时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二、血栓偏爱的三类人群
1、久坐不动的上班族
连续4小时不动,血栓风险就会翻倍。办公族、程序员、长途司机要特别注意。
2、喝水少还爱憋尿的人
身体缺水时血液黏稠度升高,秋季干燥更要保持每天1500ml饮水量。
3、有家族病史的中年人
父母有脑梗或心梗史的,40岁后建议每年做一次血管超声检查。
三、秋季防血栓的黄金法则
1、每小时活动3分钟
设置手机提醒,每小时起来做踮脚尖、扭脚踝等小动作,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2、床头放杯温水
睡前和晨起各喝200ml温水,能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注意要小口慢饮。
3、多吃“血管清道夫”
黑木耳、洋葱、纳豆等食物含有天然抗凝成分,每周吃3-4次对血管有益。
四、这些误区要避开
1、猛喝醋不能软化血管
酸性物质会损伤食道黏膜,对血管改善并无直接作用。
2、阿司匹林不能乱吃
没有医生指导长期服用抗凝药,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
3、按摩不能化解血栓
不当的推拿可能造成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血栓防治关键在“早”字。如果发现手脚经常发麻、晨起后视物模糊、走路像踩棉花等情况,建议尽快做凝血功能检查。记住血管年轻人才年轻,这个秋天,让我们从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开始守护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