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慢性疾病,长期未控制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如心脏病、中风甚至猝死。61岁母亲在飞机上猝死的悲剧,可能与未控制的高血压有关。高血压的真相在于它早期症状不明显,但会逐渐损害心脏、血管和肾脏,需通过药物、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综合管理。
1、遗传因素:高血压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子女应尽早关注自身血压情况,定期监测,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提倡从年轻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盐分摄入,保持适量运动。
2、环境因素: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大等环境因素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日常饮食中应减少加工食品和外卖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比例。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有助于降低血压。
3、生理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容易升高。肥胖、糖尿病、高胆固醇等代谢性疾病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对于中老年人,定期体检尤为重要,控制体重,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4、药物治疗:对于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医生通常会开具降压药物。常见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和ACE抑制剂如依那普利。药物治疗需遵医嘱,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5、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上,推荐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模式,如DASH饮食法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运动方面,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或太极,有助于稳定血压。
高血压的管理需要长期坚持,早期发现和干预是关键。通过科学的药物控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监测,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带来的健康风险,预防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