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吃鱼务必注意!吃不对在“埋雷”,有致癌风险,医生提醒

发布于 2025/09/27 16:58

鱼摊前挑挑拣拣的阿姨们可能不知道,有些看似新鲜的鱼可能正在悄悄释放危险信号。秋季正是海鲜肥美的季节,但某些不当的食用方式确实可能带来健康隐患。先别急着把鱼踢出菜单,了解这些关键信息才能吃得安心。

一、这些鱼真的会“埋雷”吗

1、大型肉食性鱼类

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金枪鱼、剑鱼等容易富集重金属,尤其是汞含量可能超标。每周食用量建议控制在200克以内,孕妇和儿童更要减少摄入。

2、腌制时间不足的咸鱼

亚硝酸盐含量在腌制3-8天达到峰值,此时食用风险最高。正规厂家生产的包装咸鱼相对安全,自制咸鱼建议腌制20天以上再食用。

3、异常鲜艳的鱼

部分商贩可能使用非法添加剂保持色泽,遇到鱼鳃过分鲜红、鱼肉异常弹嫩的要多加小心。

二、吃鱼的正确打开方式

1、优选中小型海鱼

秋刀鱼、鲳鱼、带鱼等不仅重金属风险低,还富含优质蛋白和Omega-3脂肪酸。每周吃2-3次,每次巴掌大小分量最合适。

2、低温烹调更健康

清蒸、煮汤能最大限度保留营养,油炸温度超过200℃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特别提醒烤鱼要避免烤焦,鱼皮烧焦部分务必去除。

3、现杀现吃有讲究

鱼死后4-5小时开始大量分泌组胺,冷藏保存不宜超过2天。杀鱼时注意放净血水,内脏特别是鱼胆要完整去除。

三、这些传言要辨清

1、“鱼头补脑”有限度

鱼头确实含DHA,但重金属也容易富集在头部。儿童每周吃1-2次即可,避免连续食用同种鱼的鱼头。

2、“野生比养殖好”不绝对

正规养殖场有严格饲料和用药管控,某些野生鱼反而存在污染风险。购买时要认准可追溯来源。

3、“活鱼现杀最安全”

运输过程中受伤的活鱼可能感染细菌,现杀后立即烹调反而风险高。建议购买后静养2小时再处理。

秋季选鱼记住“三看”:看眼睛(清澈凸起)、看鱼鳃(鲜红无异味)、看肉质(紧实有弹性)。如果发现鱼肉有煤油味、酸臭味等异常,千万不要将就着吃。掌握这些知识后,你就能安心享受这份来自深秋的美味馈赠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