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伪粗粮”,很多糖尿病患者天天吃,当心血糖飙升

发布于 2025/09/27 14:28

超市货架上那些看似健康的“全麦面包”,配料表第一位赫然写着“小麦粉”;号称“无糖”的粗粮饼干,脂肪含量却高得吓人。很多糖友天天把这些“伪粗粮”当控糖神器,结果血糖不降反升。今天就来扒一扒那些披着健康外衣的升糖陷阱。

一、4种常见“伪粗粮”真面目

1、全麦含量不足30%的“全麦食品”

真正的全麦食品应该用整粒小麦研磨,保留麸皮和胚芽。但市面上很多产品只添加少量全麦粉,主要成分仍是精制小麦粉。选购时要看配料表第一位是否是“全麦粉”,且含量最好超过50%。

2、添加糖和油脂的粗粮饼干

为改善口感,不少粗粮饼干会添加大量植物油、麦芽糖浆等。一块50克的饼干可能含有15克脂肪,热量堪比半碗米饭。建议选择无添加糖、脂肪含量低于12%的产品。

3、即食冲泡型“营养麦片”

经过膨化加工的即食麦片,升糖指数比传统燕麦片高30%以上。部分产品还会添加糖粉、植脂末等。糖友最好选择需要煮食的钢切燕麦或传统燕麦片。

4、粗粮饮料和谷物粉

将粗粮打成粉状或制成饮料后,膳食纤维遭到破坏,碳水化合物更易被吸收。一杯300ml的玉米汁可能含有40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一碗米饭的量。

二、3招教你识别真粗粮

1、看配料表排序

真正的粗粮食品,粗粮成分应排在配料表前三位。如果前几位是小麦粉、白砂糖、植物油等,就要提高警惕。

2、查膳食纤维含量

优质粗粮食品每100克应含6克以上膳食纤维。若包装上标注“高纤”但实际含量不足3克,就涉嫌虚假宣传。

3、观察食品形态

完整颗粒的粗粮(如糙米、燕麦粒)比粉碎后的(如玉米粉、燕麦粉)更有利于控糖。加工越精细,升糖速度通常越快。

三、糖友该怎么吃粗粮

1、控制总量很重要

即使是真粗粮,每天摄入量也应控制在150-200克(生重)。过量食用同样会导致血糖波动。

2、合理搭配蛋白质

吃粗粮时搭配鸡蛋、瘦肉或豆制品,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比如燕麦粥里加个水煮蛋,杂粮饭配清蒸鱼。

3、注意烹饪方式

避免把粗粮煮得太烂糊,保留适当咀嚼感能降低升糖速度。推荐用蒸、煮等低温烹饪,少用油炸、糖渍等做法。

控糖路上最怕的不是无知,而是自以为知道。那些包装上醒目的“无糖”“高纤”“全谷物”标签,可能正在悄悄摧毁你的控糖成果。下次采购时,记得多花30秒看看配料表,别让“伪健康”食品耽误了真正的控糖大计。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