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糖尿病病情轻还是重?教您用3点判断,预防并发症没坏处

发布于 2025/10/28 11:44

糖尿病就像个隐形的计时器,血糖数值每波动一次,都可能让并发症的风险悄悄累积。但你知道吗?同样是糖尿病,有人几十年安然无恙,有人却很快出现各种问题。这其中的差别,就藏在三个关键指标里。

一、血糖波动幅度比数值更重要

1、血糖过山车最伤血管

空腹血糖偶尔超标未必可怕,真正危险的是餐后血糖骤升骤降。这种波动会像砂纸一样磨损血管内壁,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2、监测要抓重点时段

建议记录晨起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五个时间点血糖。重点关注早餐后和睡前数值,这两个时段最容易暴露问题。

3、波动标准要记牢

日内最大波动应控制在4.4mmol/L以内,不同日期间差异不超过2.2mmol/L。超过这个范围就要警惕了。

二、糖化血红蛋白是金标准

1、反映三个月平均血糖

这个指标能避开单次测量的偶然性,像血糖的“学期成绩单”。7%以下算良好,超过8%就要调整治疗方案。

2、检查频率有讲究

病情稳定者每季度查一次,调整用药或出现异常时要加密监测。注意检查前避免刻意控糖,要反映真实状态。

3、数值解读要全面

合并贫血、肾病等疾病时,糖化血红蛋白可能失真,需要结合空腹血糖综合判断。

三、并发症筛查不能省

1、眼底检查每年必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毫无症状,等出现视物模糊往往已到中晚期。建议每年做一次散瞳检查。

2、神经病变要早发现

定期检查足部触觉、温觉,出现袜套样麻木感要及时就医。简单的10克尼龙丝试验在家就能做。

3、肾功能监测双保险

除了尿微量白蛋白,还要关注血肌酐变化。这两个指标就像肾脏的“晴雨表”。

特别提醒:血压和血脂同样关键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低密度脂蛋白最好<2.6mmol/L。这两个“帮凶”会与高血糖协同作恶,加速并发症发生。

记住这三个维度,就像掌握了病情的“三维地图”。定期监测、及时干预,完全可以把糖尿病变成可控的“慢性伙伴”。下次复查时,记得主动向医生要这三份“成绩单”,它们比单纯的空腹血糖更能说明问题。健康管理从来不是等待症状出现,而是把预防做在疾病前面。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