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段成美:孩子焦虑抑郁要告诉孩子吗
时间:2025.08.01 14:39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01 14:39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当家长发现孩子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甚至被诊断为抑郁时,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面前:要不要告诉孩子TA的状态?
有些父母担心:"说了会不会让孩子更消极?"
也有些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这些,熬过去就好了。"
但事实上,坦诚沟通,往往是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的一步。
1.不说,孩子会更困惑
许多焦虑抑郁的孩子并不清楚自己的情绪怎么了,他们只是觉得:
"我为什么总是开心不起来?"
"为什么别人能轻松做到的事,我却觉得好难?"
"我是不是太矫情了?"
如果父母避而不谈,孩子可能会陷入更深的自我怀疑:"我的感受不被重视,我是不是有问题?"
2.正确告知,能减少孩子的羞耻感
孩子需要的不是隐瞒,而是合理的解释和接纳。比如:
"你近期情绪不好,是因为大脑有点累了,就像电脑运行太久会卡顿一样。"
"这不是你的错,很多人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我们可以一起面对。"
这样的表达能让孩子明白:这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可以调整的状态。
3.如何和孩子谈论焦虑抑郁?
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释
比如:"就像感冒会发烧、咳嗽一样,情绪也会生病,需要休息和照顾。"
避免负面标签
不要说:"你就是想太多"或"你太脆弱了",而是:"我注意到你不太开心,想聊聊吗?"
强调"会好起来"
让孩子知道,这不是长久的,通过调整心态、适当休息、寻求帮助,情绪是可以恢复的。
4.孩子知道后,父母该怎么做?
倾听,不急于给建议
很多时候,孩子只需要一个安全的倾诉对象。
帮助建立支持系统
比如和信任的老师沟通,或者鼓励孩子和朋友交流。
调整期待,允许"慢下来"
如果孩子暂时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可以协商合理的休息时间,而不是强迫TA"立刻好起来"。
隐瞒不会让问题消失,反而可能让孩子在孤独中越陷越深。真正的保护,是让孩子知道:你的感受很重要,我们可以一起面对。
当孩子明白自己不是"异类",而是被理解和接纳时,TA才更有力量走出阴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建议的依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请到儿科医院,以医生面诊、建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