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胖嘟嘟是福气?儿科汪成医生教你3招判断儿童肥胖症
时间:2025.09.03 16:52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时间:2025.09.03 16:52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大家好!我是重庆儿科医生汪成。在我的日常门诊中,经常遇到家长带着“胖乎乎”的孩子来咨询,不少长辈还觉得孩子胖是“有福气”的表现。
事实上,儿童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迅速。
作为家长,如何才能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属于儿童肥胖呢?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几个简单实用的判定方法。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公认的儿童肥胖诊断标准。计算方法很简单: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kg/㎡)。
对于儿童来说,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固定数值判断,需要参照不同年龄、性别的标准表。一般来说,BMI值在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第95百分位及以上即可诊断为肥胖症;BMI在第85-95百分位之间的孩子属于超重范围。
家长可以定期测量孩子的身高体重,计算BMI值,并与标准表格对照,及时发现问题。
除了BMI指数,腰围测量也是评估儿童肥胖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对于识别中心型肥胖(也称为腹型肥胖)非常有价值。
中心型肥胖是指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这种类型的肥胖与多种健康问题关系更为密切。对于7岁及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可以参考中国卫生行业标准“7岁﹣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
当儿童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腰围的第90百分位数(P90)时,就提示可能存在向心性肥胖。测量腰围的方法很简单:在肚脐水平位置用软尺绕腰一周,保持正常呼吸,在呼气末测量。
除了数据指标,家长还可以通过日常观察来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超重或肥胖的迹象:
肚子鼓成“小西瓜”,跑步或运动时膝盖容易疼痛;
衣服拉链、纽扣难以扣上,腰部明显勒痕;
颈部、腋下、关节部位可能出现色素沉着过度、皮肤增厚(称为黑棘皮征);
运动能力下降,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只是初步观察指标,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但如果出现这些现象,建议家长进一步采用前两种方法进行评估。
建议家长每1~3个月测量一次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并学会计算BMI值来筛查肥胖。如果发现孩子的体重增长过快,应该及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寻求专业建议。
对于已经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家长可以每月甚至每周测量一次身高和体重,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体重管理。
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学生体检,测量身高、体重和腰围等指标,家长应与学校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
判断孩子是否肥胖,记住这三个关键词:BMI计算、腰围测量、生长监测。如果发现孩子可能超重或肥胖,不要过度焦虑,也不要不当回事。
儿童肥胖防控需要全家总动员,从合理安排膳食、保证每天至少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充足睡眠等方面入手。
重要的是,要告别“白白胖胖”才是福气的陈旧观念,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拥有一个更加轻松、健康的未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建议的依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请到儿科医院,以医生面诊、建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