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资讯 >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蓝长安:孩子出现抑郁症状,父母该如何正确应对?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蓝长安:孩子出现抑郁症状,父母该如何正确应对?

时间:2025.09.13 10:03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当孩子出现“不想说话、拒绝上学、情绪低落超过2周”等抑郁症状时,很多父母会陷入焦虑:要么觉得“孩子只是装的,过几天就好”,要么急于“劝孩子开心”,反而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其实,孩子抑郁不是“矫情”,而是需要科学干预的心理问题,父母做好这4件事,比说10句“加油”更有用。

一、先避开3个致命误区,别让“爱”变成“伤害”

很多父母的不当应对,会让抑郁的孩子更封闭,这3个误区一定要避开:

误区1:否定孩子的情绪——“你就是太脆弱,想太多”

孩子说“活着没意思”,父母反驳“你有什么可愁的,我们比你难多了”;孩子不想出门,家长说“别矫情,出去走走就好了”。这种否定会让孩子觉得“我的痛苦不被看见”,不愿再沟通。

正确做法:不说“别难过”,而是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心里很难受,我会陪着你”,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再谈后续。

误区2:强行“灌鸡汤”——“你要乐观一点,加油啊”

抑郁不是“不乐观”,而是孩子失去了“感受快乐的能力”。父母反复说“加油”“开心起来”,就像对感冒的孩子说“你别咳嗽”一样无效,还会让孩子觉得“我做不到,我很没用”,加重自我否定。

正确做法:不强迫孩子“开心”,而是允许他“暂时不开心”,比如“今天不想说话也没关系,我们一起待一会儿就好”。

误区3:过度干预或放任——“我帮你解决所有问题”/“你自己调整吧”

有的父母包办孩子所有事,甚至替孩子请假、拒绝社交,反而让孩子失去自理能力;有的父母觉得“抑郁是心理问题,不用管”,放任孩子熬夜、不出门,错过干预时机。

正确做法:既不“全包”也不“不管”,而是陪孩子一起面对,比如“我们一起去看医生,看看能做些什么让你舒服一点”。

二、正确应对的4个核心步骤,父母照做就对了

步骤1:第yi时间带孩子做专业评估,别拖延

孩子出现抑郁症状(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食欲异常、自我否定)超过2周,且影响正常学习生活,一定要带孩子去儿童心理科或精神科做专业评估。

医生会通过心理测评、访谈等方式,判断孩子是“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以及严重程度;

别担心“看心理科会给孩子贴标签”,早期干预(如心理治疗、必要时药物治疗)能大幅降低抑郁对孩子的长期影响;

避免轻信“网上测评”或“偏方”,只有专业诊断才能制定有效方案。

步骤2:少“说教”多“倾听”,做孩子的“情绪容器”

抑郁的孩子需要“被理解”,而非“被教育”,父母可以这样沟通:

用“开放式提问”代替“追问”:不说“你到底为什么不开心”,而是说“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发生什么让你觉得累的事?愿意和我说说吗”;

不打断、不评判:孩子说“我觉得自己很笨”,别反驳“你一点都不笨”,而是说“你现在觉得自己不够好,一定很难受吧”,先共情再引导;

允许孩子“沉默”:如果孩子不想说话,不用逼他开口,坐在他身边安静陪伴(比如一起看书、拼拼图),让他知道“你在,且不会强迫他”。

步骤3:调整家庭环境,减少“压力源”

家庭氛围是孩子抑郁恢复的关键,父母要先调整自己的状态,再优化家庭环境:

父母别传递焦虑:避免在孩子面前说“你这样我们很担心”“你要是好不了怎么办”,而是用“我们一起慢慢调整,会好起来的”传递信心;

减少“比较”和“高期待”:不说“你看隔壁孩子多优秀”“这次考试必须考多少分”,而是关注孩子的“小进步”,比如“今天你愿意吃半碗饭,比昨天好很多了”;

建立“规律的日常”:抑郁的孩子容易失去生活节奏,父母可以陪孩子制定简单的计划(如每天固定时间吃饭、睡觉、散步),不用太复杂,帮孩子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步骤4:陪孩子做“微小的积极行动”,别急于求成

抑郁会让孩子失去“做事的动力”,父母别期待孩子“一下子变好”,而是陪他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从“身体活动”开始:比如每天陪孩子散步10分钟、晒晒太阳,运动能促进多巴胺分泌,缓解低落情绪;

鼓励“微小兴趣”:如果孩子以前喜欢画画,哪怕现在只愿意画1笔,也夸他“你今天愿意拿起画笔,真的很棒”;

不强迫“社交”:如果孩子不想见朋友,别逼他“出去和人玩就好了”,可以先从“和家人一起做小事”开始(如一起做饭、看电影),慢慢重建社交信心。

三、家长必问:孩子抑郁,需要吃药吗?会有副zuo用吗?

很多父母担心药物副zuo用,对“吃药”有抵触,其实可以这样理解:

是否吃药,听医生的:轻度抑郁可能只需心理治疗;中重度抑郁,医生会建议“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药物能快速缓解情绪,为心理治疗打下基础;

正规药物很安全:儿童抑郁用药有严格的剂量标准,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调整,常见的短期副zuo用(如头晕、食欲变化)会逐渐适应,长期来看,“及时治疗”比“担心副zuo用”更重要;

别自行停药/减药:如果孩子开始吃药,一定要遵医嘱,不能因为“孩子看起来好一点了”就停药,否则可能导致症状反复。

总结:孩子抑郁,父母的“稳定”就是好的支持

孩子出现抑郁症状,不是“灾难”,而是在向父母发出“我需要帮助”的信号。父母不用自责“是不是我没做好”,也不用焦虑“怎么才能立刻好”,而是保持稳定的心态,陪孩子“慢慢来”——及时带孩子看医生、耐心倾听、调整家庭氛围、陪他做小事,这些看似平凡的做法,正是帮孩子走出抑郁的“有力的力量”。如果父母自己也感到压力过大,也可以寻求成人心理支持,只有父母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

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时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蓝长安:如何帮助一个有抑郁迹象的孩子?支持指南

下一篇: 儿童长高蛋白质和钙哪个重要?重庆吴哲医生:无法简单比较谁更重要

推荐医生

热门文章

在线咨询 根据病情快速匹配专家 免费预约 免费预约,快速就诊 就诊指南 一对一指导,放心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