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资讯 >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蓝长安:如何帮助一个有抑郁迹象的孩子?支持指南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蓝长安:如何帮助一个有抑郁迹象的孩子?支持指南

时间:2025.09.13 10:05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当孩子出现“情绪低落、拒绝社交、对喜欢的事提不起劲”等抑郁迹象时,很多家长既焦虑又无措,不知道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到孩子。其实,帮助有抑郁迹象的孩子,关键是“先识别、再支持、不盲目”,这份分步骤支持指南,帮家长科学应对。

一、第yi步:先准确识别抑郁迹象,别误判为“叛逆”或“矫情”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抑郁迹象当成“青春期叛逆”或“装病”,错过干预时机。先明确这些典型迹象,若孩子持续2周以上出现3种及以上,需高度关注:

情绪表现:经常哭闹、烦躁,或长时间沉默、冷漠,对批评/表扬都无反应;说“活着没意思”“我没用”等自我否定的话。

行为变化:拒绝上学、不愿出门见朋友;以前喜欢的玩具、游戏、兴趣班,现在完全不碰;作息混乱(熬夜到凌晨、白天睡不醒)、食欲骤减或暴食。

身体信号:频繁说“肚子疼”“头疼”,但去医院检查无生理问题;精力变差,稍微动一下就说累;注意力不集中,成绩明显下滑。

社交回避:刻意躲开家人、朋友,甚至拒绝和父母拥抱;在学校独来独往,不参与集体活动,对他人的关心表现出抵触。

提醒:别用“孩子还小,哪来的抑郁”否定迹象,儿童和青少年也会受抑郁困扰,早期识别是支持的前提。

二、第二步:用“3个不”原则沟通,避免加重孩子心理负担

和有抑郁迹象的孩子沟通,“不说错话”比“说好听的话”更重要,记住这3个“不”:

不否定情绪:不说“你就是太脆弱”“别胡思乱想”,而是说“妈妈看到你近很难受,我知道这种感觉不好受”——先接纳情绪,再谈其他。

不强行“灌鸡汤”:不说“你要乐观一点”“加油就会好”,抑郁不是“不乐观”,而是孩子失去了感受快乐的能力,强行鼓励会让孩子觉得“我做不到,更没用”。可以说“今天不想努力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歇一会儿”。

不追问“为什么”:别反复问“你到底为什么不开心”,孩子可能自己也说不清楚原因,追问会让他更焦虑。改用“开放式提问”:“今天有没有一件小事,让你觉得稍微轻松一点?”或“如果有想做的小事,我们可以一起试试”。

沟通小技巧:少“说”多“陪”,比如坐在孩子身边一起看绘本、拼积木,不刻意找话题,让孩子知道“你在,且不会强迫他”,反而更容易让他主动开口。

三、第三步:4个核心支持行动,帮孩子逐步走出低落

识别迹象、做好沟通后,用这4个具体行动提供支持,比单纯“安慰”更有效:

1.第yi时间带孩子做专业评估,不拖延

这是关键的一步!别轻信“网上测评”或“朋友建议”,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儿童心理科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做以下评估:

医生/咨询师会通过访谈、心理测评(如儿童抑郁量表),判断孩子是“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

明确严重程度后,制定方案:轻度可能只需心理疏导,中重度可能需要“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药物需遵医嘱,家长别盲目抵触);

定期复诊:按医生要求带孩子复查,根据情况调整方案,避免症状反复。

2.帮孩子重建“微小的生活节奏”,找回掌控感

抑郁会让孩子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从“小事”入手,陪他建立规律日常:

制定简单计划:不用复杂,比如“每天早上8点起床、吃早餐,下午3点散步10分钟”,完成后不批评“做得不好”,只肯定“你今天做到了按时起床,很棒”;

关注“身体基础”:保证孩子每天睡够8-10小时(生长激素分泌+情绪恢复需要),多吃蛋白质(鸡蛋、牛奶)和蔬菜,避免过多甜食、零食影响情绪。

3.陪孩子做“低压力的积极活动”,激活情绪

别强迫孩子“做大事”(如参加比赛、去人多的地方),从“低压力、他曾喜欢”的事开始:

若孩子以前喜欢画画:哪怕现在只愿意画1笔、涂一个颜色,也说“你选的这个颜色真好看,妈妈喜欢”;

户外轻度活动:每天陪孩子晒15分钟太阳(阳光能促进血清素分泌,缓解低落)、走走路、观察路边的花草,不用聊太多,安静陪伴即可;

拒绝“比较”:不说“你看别人都在学特长”,只关注孩子的“小进步”,比如“你今天愿意和妈妈一起出门,比昨天勇敢多了”。

4.调整家庭氛围,减少“隐形压力”

家庭是孩子恢复的“安全港湾”,家长先调整自己,再优化环境:

父母别传递焦虑:避免在孩子面前说“你这样我们很担心”“你要是好不了怎么办”,改用“我们一起慢慢调整,妈妈会一直陪着你”;

暂停“高期待”:暂时放下“成绩要考多少分”“必须学会什么技能”,先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比如“今天开心的时间比昨天多一点,就很好”;

家人统一态度:别有的家长“严厉要求”,有的家长“过度溺爱”,全家达成一致——不指责、不强迫,用温和的方式陪孩子度过。

四、家长必看:这3件事别做,否则会帮倒忙

别让孩子“一个人扛”:不说“你自己调整一下就好”,抑郁不是“靠意志力就能扛过去”,需要家人和专业人士的支持;

别对外“到处说”:不跟亲戚、朋友随意谈论孩子的抑郁迹象,保护孩子的隐私,避免他因“被议论”产生自卑;

别忽视自己的情绪:如果家长长期处于焦虑、崩溃状态,也无法好好支持孩子,可寻求成人心理咨询,或和家人互相分担,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孩子。

总结:帮助有抑郁迹象的孩子,“耐心”比“速度”更重要

孩子的抑郁恢复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会有“今天好一点,明天又低落”的反复。家长不用追求“让孩子立刻变好”,而是用“稳定的陪伴、科学的方法、接纳的态度”,让孩子知道“就算你现在很难,我也不会离开你”。只要及时干预、持续支持,大多数有抑郁迹象的孩子,都能慢慢找回快乐,重新适应生活。

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时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 多动症与单纯注意力不集中的 5 个关键区别,重庆小米熊郭志超:家长别再混淆!

下一篇: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蓝长安:孩子出现抑郁症状,父母该如何正确应对?

推荐医生

热门文章

在线咨询 根据病情快速匹配专家 免费预约 免费预约,快速就诊 就诊指南 一对一指导,放心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