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资讯 > 3 岁孩子吐字不清:先分清是生理问题还是发育问题,重庆小米熊郭志超:避免盲目焦虑​

3 岁孩子吐字不清:先分清是生理问题还是发育问题,重庆小米熊郭志超:避免盲目焦虑​

时间:2025.10.27 11:31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后台常有家长问:“我家3岁宝宝说话还是‘大舌头’,把‘姥姥’叫‘咬咬’,‘汽车’说成‘汽掐’,这到底是还没长好,还是身体有问题呀?”

其实3岁孩子吐字不清很常见,但背后原因分“发育性”和“生理性”两种,处理方式完全不同。今天就教大家怎么区分,还有具体的应对方法,帮家长少走弯路。

先放宽心:这些“吐字不清”,多是正常发育阶段

3岁孩子的口腔肌肉、舌头灵活性还在发育中,有些发音本身就比较难掌握,出现以下情况,大概率是“发育性吐字不清”,随着年龄增长会慢慢改善:

1.特定难发的音总出错,其他音清晰

比如常见的“l、r、s、sh、z、c”等音发不准:

把“姥姥(lǎolao)”说成“咬咬(yǎoyǎo)”

“老师(lǎoshī)”变成“老西(lǎoxī)”

“兔子(tùzi)”说成“兔子(tùdì)”

但像“爸爸、妈妈、吃饭、喝水”这类简单发音能说清楚,说明孩子的发音系统没问题,只是难发的音还没练熟。

2.能说完整句子,只是个别音模糊

比如孩子会说“妈妈,我要吃苹果(píngguǒ)”,但“苹果”说成“pínguǒ”;或者“我们去公园(gōngyuán)玩”里“公园”发成“gōngyuán”(声调或声母轻微偏差)。

重点是孩子能连贯表达想法,别人能听懂大概意思,这就不是大问题。

3.愿意模仿发音,越练越准

如果家长纠正时,孩子会主动跟着学(比如你说“姥姥”,他试着说“lǎolao”),哪怕一开始还不准,但慢慢有进步,就说明发育节奏正常,多练习就能改善。

要警惕:这些情况,可能是“生理问题”导致

如果孩子吐字不清同时,还伴随以下1种或多种表现,就要考虑是不是生理结构或功能有异常,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

1.几乎所有音都模糊,别人听不懂

比如孩子说“我要喝水”,听起来像“我要hēishuǐ”(声母全错),或者整体发音含混不清,除了家长,其他人基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这可能是口腔结构问题(如舌系带过短、腭裂),或听力异常导致的——孩子听不清声音,自然模仿不准。

2.舌头、口腔动作不灵活

观察孩子平时的表现:

伸舌头时,舌尖伸不出来,或只能伸出一点点(可能舌系带过短);

吃东西时总含在嘴里,咀嚼慢、容易漏饭(口腔肌肉力量不足);

说话时嘴巴张不大,或舌头不会上下左右动(口腔运动功能异常)。

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发音的准确性,靠“练习”很难改善,需要专业干预。

3.伴随语言发育迟缓

比如孩子不仅吐字不清,还存在:

3岁了只会说简单词语,不会说完整句子(如只会说“吃”,不会说“我要吃饭”);

听不懂简单指令(如“把玩具放好”“去洗手”);

不愿意说话,平时很少主动开口。

这可能不只是“吐字”问题,而是语言发育整体滞后,需排查是否有听力、神经发育等潜在问题。

4.长期没进步,甚至越来越差

如果孩子1-2岁时发音还比较清晰,到3岁反而吐字越来越模糊;或者家长纠正了几个月,难发的音还是毫无进步,也需要警惕生理问题。

家长自查:3个小方法,初步判断原因

不想盲目焦虑?可以试试这3个简单的自查方法:

1.测听力:观察孩子对声音的反应

小声叫孩子名字,看他是否能及时回应;

用玩具发出不同声音(如铃铛、音乐盒),看他是否会转头寻找声源。

如果孩子对声音不敏感,或经常“听不见”,先去耳鼻喉科查听力。

2.看口腔:检查舌系带和口腔结构

让孩子张嘴,观察舌头能否自由伸出嘴巴外,舌尖是否呈“W”形(正常是“V”形);

查看口腔内是否有腭裂(上颚有缝隙)、牙齿排列是否整齐(严重错位也可能影响发音)。

如果发现异常,直接去口腔科就诊。

3.做互动:测试语言理解和表达

说简单指令:“把杯子拿给妈妈”“去把鞋穿上”,看孩子能否正确执行;

引导孩子表达:“你想吃什么?”“我们刚才玩了什么?”,看他能否用语言回应,哪怕句子不完整。

如果理解和表达都没问题,大概率是发育性吐字不清。

应对建议:不同原因,这样处理有效

1.发育性吐字不清:多玩“发音游戏”,帮孩子练熟

不用刻意纠正,以免孩子产生抵触心理,重点是通过游戏让孩子主动练习:

模仿动物叫:“小狗怎么叫呀?汪汪汪”“小猫呢?喵喵喵”(练习简单声母和声调);

说儿歌、绕口令:选简单的儿歌(如《拔萝卜》)、短绕口令(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边说边做动作,让孩子觉得有趣;

日常对话“慢一点”:家长说话时放慢语速,把难发的音说清晰(比如“我们今天去公园玩”,把“公(gōng)”字稍微强调),孩子会不自觉模仿。

2.疑似生理问题:及时就医,别拖延

先挂儿童保健科:做全面的语言发育评估,明确是否有发育迟缓;

再根据评估结果,转诊到口腔科(查舌系带、腭裂)、耳鼻喉科(查听力)或语言治疗科(做专业发音训练);

不要轻信“长大就好”的说法,比如舌系带过短,3-4岁是治疗时机,太晚可能影响孩子长期发音。

提醒:别拿“别人家孩子”对比

有些家长看到同龄孩子发音很标准,就着急上火:“为什么我家娃还说不清楚?”

其实每个孩子的发育节奏不同,有的孩子早早就能说清楚所有音,有的要到4岁左右才能完全掌握难发的音。只要孩子没有生理问题,愿意说话、能正常交流,家长耐心引导就好。

如果实在不确定,稳妥的方式就是带孩子去儿童保健科做一次评估——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让孩子更自信地说话!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 孩子说话不清楚?别只怪 “没学好”!重庆小米熊郭志超:口腔肌肉功能才是关键生理基础

下一篇: 2 岁宝宝只会叫 “爸爸妈妈”?先别慌!重庆小米熊郭志超:一文看懂发育正常范围与干预建议

推荐医生

热门文章

在线咨询 根据病情快速匹配专家 免费预约 免费预约,快速就诊 就诊指南 一对一指导,放心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