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门资讯 > 孩子动作停不下来?区分抽动症和习惯的关键:看这4个场景反应

孩子动作停不下来?区分抽动症和习惯的关键:看这4个场景反应

时间:2025.11.21 14:27 作者: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抽动症和习惯性小动作在表现上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不同。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神经与行为发育门诊熊亚琴主任指出,可通过是否可控、症状特点、诱发因素三个核心维度区分,6岁前孩子出现频繁动作时,建议先记录观察再判断是否需要专业干预。

一、核心区别:从“能否控制”到“症状特点”1.自主控制能力

抽动症的动作是不自主的,孩子主观上想控制却难以做到,强行克制后会产生身体紧绷或焦虑感,放松时症状反而加重。比如眨眼频繁到影响视物,或清嗓子声音响亮却无法停止。习惯性小动作则是可自主调节的,家长提醒后孩子能暂时停止,比如咬指甲时被提醒会立刻放下手,且不会因克制而感到身体不适。

2.动作模式与频率

抽动症的动作具有重复性、刻板性,常表现为快速、突发的肌肉收缩,如突然耸肩、甩头、发出“吭吭”声,且会随时间变化出现新动作(比如从眨眼发展到歪嘴)。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门诊数据显示,约70%的抽动症患儿会出现2种以上组合动作。习惯性小动作多是单一、固定的,如反复摸头发、转笔,动作节奏较慢,且长期保持同一模式,不会新增复杂动作。

3.诱发与缓解因素

抽动症症状会在紧张、疲劳、兴奋时加重,比如考试前眨眼频率增加,入睡后则完全消失。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神经与行为发育门诊熊亚琴主任强调,部分孩子在专注玩游戏时症状减轻,这与大脑皮层兴奋状态变化有关。习惯性小动作常与无聊、模仿相关,比如看到同学咬笔后跟着学,在专注做事(如看电视)时动作会自然减少或停止。

二、家长可操作的观察方法1.制作“症状记录表”

记录动作出现的时间(如早晨/睡前)、场景(如独处/集体活动)、持续时长及伴随情绪(如紧张/放松)。若发现动作每天出现超过10次,或在不同场景下持续存在,需警惕抽动症可能。

2.进行“克制试验”

温和提醒孩子“先别做这个动作”,观察反应:

抽动症孩子会表现出明显的身体抗拒(如面部肌肉紧绷、皱眉),坚持几秒后动作更剧烈;

习惯性小动作孩子能轻松暂停,甚至会不好意思地笑,暂停期间无身体不适。

3.关注“共病信号”

抽动症常伴随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冲动或学习困难,部分孩子还会说“脖子酸”“眼睛干”等身体不适。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接诊的案例中,约30%的抽动症患儿同时存在感统失调问题,需要综合干预。

三、常见误区解读

误区1:“孩子故意做怪动作,骂一顿就好”抽动症不是“坏习惯”,责骂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导致症状恶化。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神经与行为发育门诊熊亚琴主任建议,家长应避免过度关注动作,多肯定孩子的其他行为(如“你今天专注画画了20分钟,真棒”)。

误区2:“小动作不影响生活,不用管”若动作频繁到孩子被同学嘲笑,或自己感到自卑,即使是习惯性动作也需干预,可通过行为矫正(如用握力球替代咬指甲)帮助孩子建立新习惯。

误区3:“抽动症长大就会好,不用治疗”约50%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部分甚至影响成年后的社交和职业发展。早期干预(如行为训练、家庭指导)能显著降低症状对生活的影响。

四、科学应对:何时需要就医?

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前往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神经与行为发育门诊评估:

动作持续超过2周,每天发作多次且无法通过提醒控制;

出现发声抽动(如清嗓子、尖叫)或复杂动作组合(如边眨眼边跺脚);

因动作受到同学议论,或孩子主动说“我不想这样但停不下来”。

医生会通过耶鲁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估症状,并结合脑电图、微量元素检测排除其他问题,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如行为疗法、感觉统合训练等)。

郑重声明:本文仅作科普,不替代诊疗方案,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 夏枯草对抑郁症有好处吗?夏枯草与抑郁症:清解郁火的中医视角

下一篇: 孩子多动症吃鱼油有用吗?4类孩子可尝试,附剂量标准

推荐医生

热门文章

在线咨询 根据病情快速匹配专家 免费预约 免费预约,快速就诊 就诊指南 一对一指导,放心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