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能治好吗 婴儿脑瘫有哪些症状表现
时间:2023.06.06 16:54 作者:杭州天目山医院儿科
时间:2023.06.06 16:54 作者:杭州天目山医院儿科
小儿脑瘫能治好吗
小儿脑瘫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发现孩子有这样的疾病后,我们不但要重视合理的治疗,同时也要注意对孩子的康复性训练,多方面对孩子进行治疗。
小儿脑瘫能治好吗
脑瘫,无论轻重,是不能的。因为这病根是在大脑,大脑的神经细胞受损导致的,这种损伤无法恢复,但是经过系统有效地康复训练,可以使大程度的使孩子的能力接近正常孩子。
小儿脑瘫治疗
1、康复理疗:
(1)康复治疗按摩:婴儿抚触、全身及局部按摩;
(2)针灸治疗。
(3)功能和智力训练:进行感知、视听、语言、记忆和动作训,结合婴儿操综合治疗。
(4)心理治疗:与患儿交谈,观察其情绪、心理、兴趣,进行诱导和启发,调整病态心理,通过游戏、音乐开发智力。
(5)运动:减重步态训练、Bobath法、Bojta法、上田、作业、平衡功能训练、感觉统合治疗、文体等。
(6)高压氧治疗。
(7)物理:兴奋治疗仪、脑循环治疗仪、数码导平治疗仪、近红外线、复合式多功能熏蒸等。
(8)水浴:涡流、气泡浴疗、水中运动。
2、药物:
(1)西药:脑活素、胞二磷胆碱,A型肉毒毒素,脑苷肌肽,巴氯酚、安定。
(2)中药:六味地黄丸等。
3、手术:腱膜松解术,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后跟腱腱滑动延长术,股直肌远端转移术等。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
1、翻身训练:让患儿体会侧卧位的感觉,这也是诱导孩子翻身的一个模式,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翻身的能力。
2、智力训练:康复训练的终目的是让脑瘫孩子与正常孩子生活在一起,避免心理障碍。
3、坐起训练:通过单手提拉和支撑进行坐起的训练。
4、爬行训练:爬行运动是直立运动的基础,脑瘫患儿进行爬行训练,不仅能改善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而且可使患儿的上下肢动作变得协调,运动和姿势显得更对称。爬行训练的基本条件是患儿在俯卧位时可抬头,以及在患儿掌握了用双上肢可负重的基础上。
5、语言训练:语言治疗要在严格的评定基础上进行,常用训练的方法:游戏,手势符号的训练,未学会语言符号患儿的训练,语言符号,的扩大,词句训练,表达训练。
6、抬头训练:用手轻轻扶助头部,让孩子感受正确的体位。
7、颈部训练:让孩子趴在床上,迫使孩子进行颈部肌肉的训练。
8、肢体训练:进行肢体旋转锻炼,一只手放在肩膀上,另一只手放在胯骨上,向相反方向拧着持续压迫。
小儿脑瘫护理
1、提倡母乳喂养:特别是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母乳不足,采用合理的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幼儿补充各种辅食,包括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蛋白质。食物应易消化,高营养。例:牛乳、豆浆、蛋花汤、冲藕粉、果汁、牛肉汤等。
2、保持房间安静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晨间护理细心。
3、注意对患儿的保暖:衣服应柔软舒适。餐具、奶具定期煮沸消毒。
4、大部分脑瘫患儿伴随咀嚼障碍和吞咽障碍:由于口腔闭合能力差,经常流口水,让食物消化的步受到严重的影响。只能食入流质、半流质食物,影响一些营养物质的摄入。所以应对脑瘫患儿选择营养易吸收的食物。
5、脑瘫患儿给患儿的家长带去了很大的烦恼:提醒家长脑瘫患儿除了积极的进行治疗之外,还应该关注脑瘫患儿的饮食和营养。
婴儿脑瘫有哪些症状表现
脑瘫在现在医学上还是个医治难题,如果宝宝得了脑瘫,那么基本上就无法以后自己生活了,可能永远离不开别人的照顾。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婴儿脑瘫有哪些症状表现的文章,欢迎阅读,谢谢!
婴儿脑瘫有哪些症状表现
婴儿期是指从出生28天到1周岁的孩子。一般到了婴儿期,随着小儿生长发育速度加快,脑瘫的许多症状陆续表现出来。首先,容易发现的是运动发育落后,同时还会出现一些异常姿势或动作,有的孩子出现智力发育落后等表现。民间有这样一个顺口溜,叫做“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是对婴儿时期运动行为发育规律的粗略概括。
正常婴儿能力:
1-2个月时:仰卧会用脚踢东西,抱起时试图把头维持直立,递玩具时可无意识的抓握片刻。
3-4个月时:俯卧能较稳抬起头,会用双肘支撑上身,头可随意转动,还可翻身,抱着立起时两腿已能支撑身体。
5-6个月时:仰卧位会常抬起头和腿,可自如翻身,俯卧时有想爬迹象。能用双手支撑着坐一会儿,扶立时双下肢可负重,高兴起来就会上下跳动不已,会主动抓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7-8个月时:自己用手支撑胸腹使上身离开床面,可在原地转动身体,会用双上肢向前爬。可独立坐很久,从坐位躺下,还可扶栏杆站立,由站立位坐下。
9-10个月时:可灵活向前、向后爬,能扶床栏杆站立很稳,并能推车行走,用拇指和食指对捏拿东西。
11-12个月时:可独立站立、行走,会弯腰拾地上东西,能用手捏起硬币、花生米等小物品,会把手中玩具递给别人。
脑瘫婴儿表现如下:
脑瘫婴儿运动发育落后:不能达到上述相应月龄孩子具备的能力。
肌张力及姿势异常:如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竖立抱起时双腿伸直内收、两腿交叉呈剪刀状、上肢肘腕关节屈曲及手经常握拳而拇指内收。
主动运动少:5个月后仍不能主动伸手抓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总用一只手去抓取。
出现异常反射:即一些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而正常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还可能出现一些病理反射。
在婴儿出生后一定要重点保护未成熟儿、窒息、重症黄疸婴儿,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吸氧、进保温箱等。脑损伤儿应建卡随访,定期筛查。对于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哺乳不良,惊叫不睡,肌肉过软或过硬者,一定要注意脑部病变,必要时应尽快送医就诊。
专家提醒:如果孩子确诊脑瘫,家长也不要过分悲伤失望。因为小儿脑瘫虽然在治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并非无法治疗的“绝症“,只要在早期开始就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并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就能见效实现重回社会。只有能做到这些,哪怕是重度脑瘫患儿,也有可能实现生活自理,能大的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脑瘫治疗原则:多学科综合介入治疗+积极康复训练,大程度保证、降低费用!
治疗小儿脑瘫要明确一个基本的原则:即手术和康复相结合,遵循“康复->外科手术->康复--矫形手术->康复”的治疗途径,一定要在患儿的不同年龄时期采取适合的方法介入,才能收到佳的。一般来说中,在2岁半至6岁之间是适宜接受手术治疗的,在术前术后则应该坚持长期正规的康复训练。
脑瘫的治疗应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式进行,在正确诊断的前提下,早期进行积极的康复训练,如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复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尽可能在早期解除过高的肌张力,手术解除痉挛,并进行必要的畸形矫治,从而达到可观的治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