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治疗肿瘤哪家医院好——癌症好转,疼痛就会消失了?
时间:2024.02.15 10:00 作者:昆明医科肿瘤医院
昆明医科肿瘤医院
时间:2024.02.15 10:00 作者:昆明医科肿瘤医院
医院遵循人文医学的理念,以“一切为患者,一切为患者”为起点和立足点,致力于医疗服务的精细化建设,简化医疗流程,方便患者就医。严格执行医疗费用标准,杜绝乱收费、滥用药物等现象,保护患者权益。有效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受到了当地人的广泛好评!以下是一些与您相关的内容。
肿瘤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病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病率高达60%~80%。应充分关注癌症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以下由云南省抗癌协会放疗化疗分会会员杨述传医生主编一本书,现在的工作,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阶梯治疗镇痛强度增加
一般来说,癌症疼痛是肿瘤患者在疾病期间感受到的一种复杂的疼痛问题。它包括肿瘤引起的疼痛、诊断和治疗引起的疼痛,以及患者本身与肿瘤无关的疼痛。疼痛在医学上分为10级,7级以上称为严重疼痛,癌症疼痛可达10级。
许多晚期癌症患者往往因身体疼痛而失去生存意志。如何控制疼痛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晚期癌症患者追求生命尊严的要求。一些患者错误地认为,只要癌症好转,疼痛就会消失,所以他们可以忍受癌症疼痛,携带它。这也是一个需要临床医生纠正的错误概念。
癌痛治疗应与标准抗肿瘤治疗同步进行。癌痛治疗一般遵循卫生组织。三阶梯治疗原则。三阶梯是强度增加的药物治疗,即从非阿片类镇痛药到弱阿片类镇痛药,再升级为强阿片类镇痛药。
一步:非阿片类镇痛药,用于轻度癌性疼痛患者,主要药物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等,可酌情使用辅助药物。
第二步:弱阿片类镇痛药,非阿片类镇痛药不能满足止痛时可选择,常用于中度癌性疼痛患者,主要药物为可待因。一般建议与一步药合用,因为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可以增强镇痛效果。辅助药物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
第三步:强阿片类镇痛药,用于治疗中度或重度癌症疼痛,当步和第二步药物较差时,主要药物为吗啡。
难治性癌痛四阶梯需要依靠
经过1~2周的标准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疼痛缓解仍然不满意和不满意不良反应不耐受,称为难治性癌痛。80%~90%的癌痛患者可以通过三步治疗来控制疼痛,另外10%~20%的患者需要通过更高层次的方式来缓解癌痛,即介入治疗和神经调节治疗。
近年来,各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为难治性癌症疼痛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常用技术包括自动控制镇痛泵技术、神经阻滞/损伤、经皮椎体成形、放射性粒子植入、电刺激技术、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等。
放射性粒子植入适应症:肿瘤浸润神经干/神经丛引起的疼痛或功能损伤;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疼痛;肿瘤转移到肌肉、软组织和淋巴结引起的疼痛。禁忌症:空腔器官;靠近脊髓区域;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多。
周围神经阻滞和微创介入射频治疗当癌症疼痛有限且阿片类药物治果较差时,使用不同浓度的局部麻醉药物阻塞周围神经,或使用射频损伤神经,往往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常用于止痛的部位包括头部、面部、四肢、浅胸部和腹部等。
腹腔神经丛化学物质损伤腹腔神经丛药物损伤可缓解腹腔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引起的上腹痛和背痛。腹腔神经丛乙醇阻滞可治疗腹部肿瘤引起的疼痛,尤其是胰腺癌疼痛,60%~85%%患者可以得到缓解。腹腔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如果用其他方法治果不佳,应考虑腹腔神经丛阻滞。
脊髓电刺激技术脊髓电刺激技术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是一种“绿色”,用麻刺代替病变部位的疼痛,不破坏神经,治疗过程完全可逆,不影响四肢的运动功能。这种治疗可以考虑用于肢体和躯干的局部疼痛,特别是对于神经性癌症疼痛,阿片类药物控制不佳,可以获得满意的。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应用广泛
微创介入神经调节是一种高效的癌痛姑息治疗方法,可作为疼痛进展任何阶段常规药物治疗的补充或替代方案。与常规镇痛治疗无效时重复使用相比,微创介入治疗的早期应用将使患者受益更多。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微创手术作为神经调节领域的手段,应用广泛。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通常被称为“全植入式镇痛泵”。作为第四阶段治疗的干预手段,它是神经调节治疗中严重疼痛的“武器”。该系统可植入局麻手术,导管一端放置在蛛网膜下腔,另一端与微机控制的可编程吗啡泵相连。一次性灌注吗啡,可支持用药半年。与脊髓电刺激不同,它可以控制全身多处疼痛,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疼痛程度进行个性化给药。其突出优点是口服剂量的1/300或静脉剂量的1/100可以达到相同的止痛效果,大大降低了药物的。
鞘内直接给药绕过血脑屏障,直接到达作用部位,有助于优化疼痛控制方案。临床医生需要系统评估患者情况,选择植入类型进行个性化选择。
接受IDDS治疗的癌痛患者的平均疼痛分数下降了/10。一项分析显示,植入镇痛泵的患者癌症疼痛在统计学上持续下降。无论是短期还是更长期随访,病人的疼痛得到显著缓解。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后,患者全身阿片类药物平均消耗量减少50%,药物也减少。癌症患者被认为是高风险人群。研究表明,与慢性非恶性疼痛患者相比,植入镇痛泵的癌症患者感染率并没有显著增加。
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对难治性癌痛有显著。与全身药物相比,鞘内注射镇痛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少,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适应症包括:多模式治疗后癌痛未得到充分控制;口服吗啡如果剂量达到200毫克/天,或者阿片类药物有效但不能忍受不良反应;癌症疼痛患者自愿选择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植入。禁忌症包括:不愿接受治疗的患者;穿刺部位有感染或败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者;脑脊液循环不良者和椎管内肿瘤转移者。
临床应加强癌症疼痛的标准化诊断和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定期、全面、动态地评估肿瘤患者的疼痛,并根据年龄、性别、疾病、心理状态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缓解计划,以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杨述传医生提醒大家:
对于任何癌症来说,术后定期去医院复查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要做好护理,增强免疫力,遏制癌细胞复发转移,减轻患者疼痛,增强患者治疗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