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指南”重庆诊疗自闭症医院信赖之选《年度热点》儿童自闭症,您要了解的误区有哪些?
时间:2025.08.26 11:01 作者:重庆天佑儿童医院
时间:2025.08.26 11:01 作者:重庆天佑儿童医院
近年来,自闭症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但与之相伴的,是大量的误解和谣言。这些误区,不仅加剧了社会的偏见,更可能延误孩子的干预时机。
今天,让我们一同拨开迷雾,认清真相,用科学和爱为他们搭建一座通往世.界的桥梁。
误区一:自闭症=性格孤僻内向
常见说法:“孩子就是性格内向、害羞,长大自然就好了。”
真相剖析:
这不是性格问题,而是神经发育性障碍。自闭症的核心障碍是大脑在处理信息和社会交往方面存在先天性的、生理性的差异。他们并非“不想”社交,而是“难以”理解复杂的社交规则和情感信号,缺乏与生俱来的社交能力。将疾病归为性格,会严重延误宝贵的早期干预期。
误区二:冷漠的父母是罪魁祸首
常见说法:“都是因为父母忙、没时间陪孩子,缺乏关爱造成的。”
真相剖析:
这是古老、伤人的误区!自闭症与父母的养育方式无关。它是由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如孕期感染、高龄生育等)共同作用导致的,是一种先天性的生理状况。责备父母只会给他们本就沉重的心理负担雪上加霜。父母是孩子康复路上坚定的盟友,而非问题的根源。
误区三:自闭症孩子都是“天才”
常见说法:“自闭症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特异功能,是天才。”
真相剖析:
影视作品塑造了太多的“雨人”形象,但现实是:仅有极少数自闭症患者表现出远超常人的“学者能力”(如过目不忘、超强计算、艺术天赋)。超过一半的自闭症孩子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过度强调“天才论”,会忽视绝大多数自闭症儿童面临的真实困境和需要支持的需求,这也是一种不公平的期待。
误区四:自闭症无药可医,干预也没用
常见说法:“反正也治不好,训练有什么用?”
真相剖析:
虽然自闭症目前无法通过药物“治.愈”,但科学、系统的早期行为干预(如ABA应用行为分析)被证明是极其有效的!干预的目的不是“治.愈”,而是通过高强度、个性化的训练,大程度地提升孩子的认知、语言、社交和生活自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拥有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无法治.愈”不等于“无法改善”,放弃干预才是很大的遗憾。
误区五:孩子不愿说话、不看人,一定是自闭症
常见说法:“孩子不理人,肯定是自闭症了!”
真相剖析:
语言发育迟缓、听力障碍、智力问题、甚至某些时候孩子的正常情绪和个性,都可能导致类似行为。切勿自行“对号入座”和贴标签!自闭症的诊断是一个复杂、严谨的过程,必须由专业的医生团队(儿童保健科、发育行为科医生)进行全方位评估后才能做出。家长的过度恐慌和误判,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们应该怎么做?——用科学和接纳代替误解
早发现,早干预:如果您发现孩子有“不看、不应、不指、不说、行为不当”等迹象,请第.一时间寻求专业评估,而不是自我怀疑或等待。
理解与接纳:请理解,他们的“问题行为”是其沟通困难的一种表达。我们需要的是尝试走进他们的世.界,而不是强行把他们拽入我们的世.界。
支持家庭:给予自闭症家庭更多的社区支持和理解,一个友善的目光,一句“需要帮忙吗?”都能给他们巨大的力量。
传播正确的知识:从我做起,拒绝传播过时和错误的信息,用科学的认知照亮误解的角落。
每一颗“星星”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只是闪烁的方式不同。我们的误解,是遮蔽星光的那片乌云。而了解、接纳和科学的爱,则是吹散乌云的那阵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