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新区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长期康复护理医院有哪几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适合去看病吗?
时间:2025.10.14 10:38 作者:上海协爱中医医院
时间:2025.10.14 10:38 作者:上海协爱中医医院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康复大厅里,康复师正在指导术后患者训练。患者的家属这样说道,“家门口新开的这家康复医院,实在太方便了,医护很专业,我们过来看望省时省力,舒心多了。”
作为一家专业的康复护理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致力于为有健康需求的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医院位于浦东新区城南路318号,拥有64排CT、高压氧舱等大型医疗设备,可以收住骨科康复、神经康复、脑病康复、术后康复、肿瘤康复、认知障碍康复、老年慢性病等不同需求的患者。
协爱临床中综合运用高压氧舱、核磁共振、CT、DR、经颅磁等先进设备,结合中医适宜技术、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物理因子治疗、康复训练、中药内服外用及心理疏导等多元化手段,形成“早期干预—中期强化—后期巩固”的全周期康复治疗链。
协爱将“患者为中心”理念贯穿全程,创新性融入“五行护理”模式,通过情志调护、功能训练与中医辨证施护相结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就医体验。
院内全面推行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以中医辨证施治为核心,系统整合药汤剂、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通过“辨证施治、固本培元”的中医特色干预路径,结合患者个体体质与病程特点,制定“一人一方”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为确保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有效的保障。医院对医护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护工团队持证上岗,提供24小时生活照护服务,营养师精.选新鲜食材,制定饮食方案。住院环境温馨舒适,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等多种房型满足不同需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是协爱集团下属医院之一,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校董单位,协爱集团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建立了30多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品牌的连锁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康复医院、养老院及多家互联网医院,致力于为更多人提供优质中医药医疗服务。
协爱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建“医疗技术协作中心”,与多家三.甲医院共建医联体,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成立“协爱质量管理委员会”,保障协爱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未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将继续坚持以康复医学为导向,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服务。
上海浦东新区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长期康复护理医院有哪几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适合去看病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需长期康复护理,患者常出现肢体麻木、刺痛(以下肢为主)、感觉减退(如对冷热不敏感)等症状,核心是通过综合干预缓解疼痛、改善感觉功能,预防足部溃疡、截肢等严重并发症。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60%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长期规范康复能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
核心康复方向
-感觉功能维护:通过感官刺激训练,延缓感觉减退速度,提升肢体对疼痛、温度的感知能力。
-疼痛管理:采用非药物与药物结合方式,减轻肢体刺痛、麻木感,避免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
-足部保护:建立科学的足部护理习惯,预防因感觉减退导致的足部外伤、感染。
康复护理方案
一、感觉与疼痛干预
1.感官刺激训练
-触觉训练:用不同质地物品(如毛巾、丝绸、砂纸)轻擦患者下肢皮肤(从脚尖到小腿),每次10分钟,每天2次,让患者分辨触感差异,唤醒感觉神经。
-温度感知训练:准备37℃温水和25℃凉水,分别用毛巾蘸取后轻敷下肢(每次3秒),让患者判断温度,每次训练5分钟,每天1次,提升温度觉。
-振动觉训练:使用低频振动仪(如电动牙刷)轻触患者足底、小腿,每次5分钟,每天1次,改善振动感觉。
2.疼痛缓解措施
-物理治疗:每天进行下肢温水泡浴(水温37-38℃,每次15分钟),泡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配合下肢按摩(从脚尖向小腿方向轻柔推拿,每次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姿势调整: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久坐时每30分钟活动下肢(如脚踝旋转、腿部屈伸);睡觉时在小腿下方垫软枕,抬高下肢15°,减轻肢体肿胀和疼痛。
-遵医嘱用药:若疼痛明显,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或外用镇痛药膏,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
二、足部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1.日常足部照护
-每日检查:每天用镜子观察足底、脚趾缝,查看是否有破损、水疱、红肿,若患者自行无法查看,由家属协助,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清洁与保湿:每天用温水洗脚(避免用热水),洗后涂抹温和的润肤霜(避免涂抹脚趾缝),保持足部皮肤滋润,预防干裂。
-鞋袜选择: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袜子(每天更换),避免过紧袜子压迫足部;选择圆头、厚底、防滑的鞋子,穿鞋前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如石子、线头),避免足部受伤。
2.定期监测与评估
-每月监测足部感觉(如用棉签轻触足底,判断患者是否有感觉)、足部动脉搏动(触摸足背动脉,感受搏动强度),每3个月复查神经功能(如肌电图),评估康复效果。
-控制血糖:严格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定期监测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血糖稳定是神经病变康复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