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开车10注意

发布于 2012-10-10 13:56

  怀孕了,不少准妈妈仍然决定选择开车出行,这样既会方便一些,也不用去跟别人挤公交或地铁,以免发生危险。不过,孕妇开车并不是全无顾忌,这里提醒孕妈自驾出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孕妇开车要注意什么?

  1、调节坐椅位置

  准妈妈们在驾驶时,一定要在开车前将坐椅靠背调节到最舒适的位置。开车时最好准备一个腰靠垫,以减缓疲劳。身体不要离方向盘太近,以免发生撞击时身体撞到方向盘。>>推荐阅读:孕妈可以开车吗

  2、系好安全带

  很多孕妈妈认为系安全带会勒到肚子、压迫胎儿。事实上,孕妇比平常人更应该系上安全带。因为车在行驶中难免颠簸或急刹车,孕妇如果不小心撞到仪表盘,会比普通人更危险。

  3、放慢车速

  孕妇开车时,在符合道路限速的标准下,可尽量将车速放慢。这样,就算万一发生突如其来的冲撞,也能减小冲撞力。另外,应该避免紧急制动、紧急转向,不要开车上高速公路,车程控制在1小时内最佳。

  4、忌穿高跟鞋

  怀孕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水肿现象,如果穿上高跟鞋等不合适的鞋子,一是不舒服,二是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很容易因为鞋跟高等原因不能把离合踩到底等。

  5、仪表台上不要放硬物、利器、香水瓶等

  有些人开车都喜欢在车前方的仪表台上放很多东西,什么香水瓶、纸巾盒子、钥匙等等,一旦紧急刹车这些东西很容易伤害到坐在前排的人,而香水中的酒精成分也比较多,这种气味对孕妇也不是很好,所以尽量不要放在车里。

  6、长发要梳起

  长发的准妈妈在开车时应该把头发梳起来,尤其是在开着车窗的情况下,因为车窗外的风很容易把头发吹乱,导致头发挡住视线。这对于每一位女性都适用,尤其是准妈妈更应该小心。

  7、避免开新车

  新车使用全新的皮革和塑胶,会散发出一些刺鼻的气味,所以新车买回家后应该先开车门车窗,放掉一部分化学气味,然后可以放些竹炭、菠萝或者羊毛垫等可以吸收异味的东西。

  8、空调别开太低

  如果是夏天,车内空调温度别开太低,一般以26℃为佳,孕妇坐在里面最好不要低于这个温度。在不是太热的情况下,尽量关掉空调,打开车窗改吹自然风。

  9、定期除臭杀菌

  如果准妈妈开车的时间很长,一定要定期去正规的汽车保养处或者4S店去做车子的除臭杀菌护理,尤其是夏天常用空调,更要适时去更换空调滤心。

  10、有状况及时就诊

  车子猛烈的颠簸与震动有可能导致胎盘脱落,造成严重后果,而有时胎盘脱落从表面看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开车过程中一旦遇到了交通事故,哪怕只是受到轻微碰撞,也要尽快到医院去检查一下身体。

  以上是孕妈开车时要注意的10个方面。小编提醒,孕晚期时身体会变得比较笨重,动作缓慢,遇到紧急情况难以应付,此时孕妈最好不要开车。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腺性膀胱炎吃什么中药

回答: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慢性膀胱炎症,患者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在中医治疗方面,针对湿热下注、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能起到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效果。常用的中药包括...

Q
补牙边缘是黑色的

回答:补牙边缘发黑可能是许多人在口腔健康中遇到的一个小麻烦。这种现象可能由牙齿龋坏、充填材料脱落或其他因素引起。如果发现补牙边缘发黑,建议尽快去看牙医,以便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1...

Q
阴囊长疙瘩是什么原因

回答:阴囊长疙瘩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的包括毛囊炎、皮脂腺囊肿、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以及阴囊湿疹。这些情况可能导致生殖器部位出现异常肿块,症状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为了确保正确的诊断和...

Q
3周岁小孩子最近眼睛里老是有水

回答:孩子眼睛老是有水,家长们可能会很担心,这种情况常见于泪道异常、炎症反应或者外部刺激。为了帮助宝宝尽快缓解症状,建议家长留意孩子的眼部表现,必要时尽早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找到具体原...

Q
妊娠糖尿病,生完孩子多长时间血糖恢复正常

回答:妊娠糖尿病在生完孩子后,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因人而异。对于轻度妊娠糖尿病患者来说,通常在产后1到2个月内血糖会逐渐恢复正常。由于此时体内的激素水平下降,胎儿已经出生,血糖水平自然会有...

Q
自闭症孩子潜水训练

回答:自闭症孩子进行潜水训练是一个有趣且具有潜力的疗法,能够帮助缓解一些自闭症症状。为了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家长需要注意选择适宜的环境、正确引导孩子、进行注意力和语言训练等方面。通...

Q
神经性呕吐中药治疗方法

回答:神经性呕吐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障碍,常常与情绪波动、压力过大等因素有关。中医治疗方法在缓解神经性呕吐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主要包括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安神定志丸、健脾丸以及...

Q
男性感染梅毒概率大吗

回答:男性感染梅毒的概率确实较高。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特别是在不洁的性生活中,梅毒的传播风险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