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说话要把握关键期

发布于 2012-09-26 17:05

  宝宝各项能力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关键期,在这些关键的年龄段,婴幼儿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宝宝学说话也是如此,家长一定要抓住时机,及时训练,让宝宝的口齿更加伶俐。那么,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哪些关键期呢?

 

  0-6个月的宝宝

  当新生儿感到不舒服时,就会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感觉。2-3个月的婴儿,家长逗他时,能发出回答性的喉音,在安静的环境中自己也会发出咿呀声。5-6个月时,宝宝可发出单调的音节,如“爸”、“妈”,但本质上还属于无意识的随口呢喃。在这一时期,家长尤其是妈妈,要用最大的爱心来接触宝宝,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如喂奶、换尿布、哄其睡觉、散步等,都要同宝宝说说话,并用眼神多交流,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推荐阅读:这些表明宝宝语言发展迟缓

  6个月-1岁的宝宝

  宝宝在7-8个月时,会重复某一音节,如“妈妈”、“达达”等,并能随着家长发这些音。9-12个月,宝宝能懂得一些较复杂的词意,如“再见”、“亲一下”等;可以取来大人所要的东西,会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当家长说“不许”时,知道停止自己的动作。在这个阶段,要让孩子多接触生活,多玩游戏,过程中用语言多和宝宝交流,不能因宝宝还不会说话就索性不说;给宝宝说周围各种事物简单的名称,让孩子脑海中留有印象。

  1-2岁的宝宝

  这时是宝宝开始自主说话的时期。他可以正确地说出一些有意义的词,如“吃饭”等,词汇量急速扩大。这一时期,训练应从简单单一的单词过渡到较复杂的词汇和句子上,并及时鼓励孩子大胆说话。家长还可以选择合适的婴幼儿故事录音带或光碟让宝宝多听、多看,使他得到正确的示范。

  2-3岁的宝宝

  这一时期的宝宝,说话和识别事物的能力已有一个较大发展,能区别不同人的称呼,知道“漂亮”、“可爱”等形容词的使用方法,并能把一个词汇代用在各种东西上使用,如将“汪汪”之类的象声词用在玩具小狗身上。此时的家长应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多教孩子一些物体名称,多用一些形容词来表述事物的特性,并纠正孩子的错误认识,反复强化,加深孩子的记忆。

  3岁后的宝宝

  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环境,家长平时要注意多和宝宝交流,并有意避免一些可能影响宝宝语言发展的误区。

  宝宝3岁后,能说明一些简单的事情,会讲解简单的图画,会唱简短的歌谣等。他们喜欢反复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也喜欢反复说话,这是宝宝好奇心的表现,也包含着想和家长练习说话的心理。在这一时期,家长要多给宝宝讲些小故事,也可以给他讲解看图说话;可以教他唱些简单的儿歌、背简单的诗句等。当宝宝提出问题时,要用心地说明,并用简单词句来描述事物的作用和用途。这样一来,宝宝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长足发展。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自闭症孩子平衡能力差吗

回答:自闭症孩子的平衡能力可能受到影响。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展障碍,通常表现为社交困难、语言发展滞后、兴趣局限和行为刻板等症状。由于大脑的功能受损,尤其是在感官处理、运动协调和认知功能方面...

Q
补牙补完牙龈疼怎么办

回答:补牙后牙龈疼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情况,可能是正常的应激反应,也可能是充填材料不合适或龋坏过深等问题导致。如果牙龈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或逐渐加重,建议及时到医院口腔科进行检查,找到原因后针...

Q
阴囊长瘊子需要治疗吗

回答:阴囊上长瘊子是否需要治疗,主要取决于其症状和数量。如果这些瘊子没有明显的不适感,数量也不多,可以选择暂时观察。然而,如果出现瘙痒、疼痛或瘊子数量增加的情况,就需要及时处理。 1、无...

Q
打疫苗出血热前能喝酒吗

回答:打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前后,最好避免饮酒。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预防这种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然而,饮酒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

Q
9岁佝偻病怎么治疗

回答:针对9岁患佝偻病的儿童,治疗重点在于补充维生素D、钙剂,必要时采取骨骼矫正和运动疗法等综合措施,帮助患儿恢复正常骨骼发育。家长还需关注日常饮食和日照,配合医生进行科学干预。 1. ...

Q
衣原体阴性有梅毒吗

回答:衣原体阴性一般与梅毒无关,因为它们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属于两种独立的疾病。 如果担心自己可能感染了梅毒,最重要的是及时进行相关检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衣原体与梅毒的区别 1、病...

Q
2型糖尿病能吃火锅么

回答:2型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火锅的,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食材和控制食用量。火锅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食材和多样的口味,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的选择和控制是关键。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以及遵...

Q
补牙材料靠着牙龈

回答:补牙材料靠着牙龈可能让人感到不适,这通常是因为牙洞较大、充填材料溢出或填充物脱落等原因。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样的情况,最好尽快去看牙医进行检查和处理,以免问题加重。 1、牙洞较大: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