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关注这些常见的育儿误区

发布于 2018-06-01 11:28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重心和希望,每个家长也希望通过教育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但是由于方式、方法不同,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千差万别,有的孩子勤奋乐观、懂礼貌,而有的同龄的孩子则自私、任性,让家长增加很多烦恼。其实你知道吧,什么样的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孩子,他们的成长与我们做家长的密不可分呢。那么,在孩子教育上,有哪些常见误区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哭必哄

  什么是哭必哄呢?就是孩子一哭,马上就上去哄,生怕孩子受委屈。有的家庭比较极端,一家人组团跑过去哄孩子。事实上,1岁以前的小孩会因为饿了,渴了,尿了,拉了,困了等生理原因而哭泣,这些生理需要我们及时给予满足,及时满足会给孩子带来更好的安全感。但1岁之后,孩子的哭泣则带有心理学意义。当你哄孩子之后,孩子开始意识到哭泣与陪伴之间的关联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条件反射。哭泣会成为一种吸引大人的策略,被孩子所充分掌握。

  建议:允许孩子通过哭泣来表达情绪,不要过度关注或过度反应。

  二、摔必扶

  一次单位午休时,我和同事在散步。我们正在聊亲子互动的话题,眼前的一个1岁出头的小男孩扑通摔在了地上。小男孩的妈妈站在他的面前,并没有搀扶,而是一个劲儿鼓励孩子,“宝宝!起来!宝宝!起来!”小男孩似乎不太给面子,看了看她,看了看我们,就是不起来。正在这个时候,妈妈火冒三丈地充到孩子面前,准备一把把这孩子“薅”起来。我温柔地拦住了她,拿起了手中午饭没有吃的苹果,对孩子说,“来!自己要是能够站起来,叔叔会奖励你一个苹果!”孩子会心一笑,双手一推地,两膝齐用力,站了起来。很多家长总是害怕孩子受委屈,一摔倒马上就去搀扶,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扶得越快,摔得越快,扶得越多,摔得越多。

  建议:如果不是发生了外伤,都不要立即搀扶孩子,而要稍微给他们一点思索与顿悟的时间,也可以利用玩具、食物等激励他们自己站起来。

  三、嚷必阻

  我经常询问讲座中的家长,你的孩子在家里面嚷嚷吗?喊叫吗?家长几乎十之八九会举手,并且几乎百分之百选择会阻止孩子这么做。那你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喊叫吗?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受教化的过程,而教化是能给人压力与紧张的。都有谁可以教育孩子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隔壁阿姨、传达室大爷、路人……实际上,孩子处于全天候受教育状态,他的情绪宣泄是那么的正常与自然。你的阻止,会限制了他的情绪表达,甚至会造成心理问题。我曾经开玩笑,你可以驱车带孩子到海边或没人的森林发泄一下,家长说,那不现实。

  建议:最好的方式,是在亲子游戏中让孩子学会合理发泄与控制情绪。

  四、玩必陪

  有这么一个经典案例。有一个妈妈窥探小屋里的孩子,结果发现女儿正在一个人乖乖地玩积木。妈妈感到非常欣慰,冲进了屋子。说道:“宝宝,你真乖,来,妈妈陪你一起玩!”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就去碰触孩子搭的积木。结果你猜怎么着?女儿大发雷霆,把眼前的积木都推翻了。妈妈也非常生气,冲她怒吼:你在干什么!我好心好意陪你!事实上,孩子发火是有原因的。当孩子开始独立学习或游戏,正在积极建立一种封闭的自学系统,这时,他正在体验着有力的控制感。当控制感被破坏,会造成剧烈的情绪阻抗,也就看到了刚才的这一幕。而控制感恰恰是成就感的前奏,可以说家长做了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事实上,我们教育目的恰恰就是让孩子能够独立游戏、独立学习、独立生活。陪伴也分时机,过度陪伴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建议:孩子已经独立阅读、游戏、学习时,就不要在过多打断与干涉。

  五、给必拒

  “妈妈,您看我画的画好看吗?”“好看好看,妈妈正做饭呢!”“爸爸,你吃块饼干吧?”“不吃,你吃吧,好吃的都给你,爸爸还在工作”(实际上在打王者)当我们第一次拒绝孩子的时候,孩子不会有太多的心理反应,第二次拒绝之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受挫感,第三次拒绝之后,孩子不愿意向你分享,与你交流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孩子的人际交往也会受到影响,造成人际退缩。

  建议:当孩子给我们展示他的作品时,我们一定要毕恭毕敬地看着他,听他的分享。当孩子给我们吃的时候,一定要双手接过,同时表示感谢。

  六、学必果

  学一点才艺,一定要考级,学一点才艺,一定要登台。这是现在家长们普遍存在的教育误区。早教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发现孩子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兴趣,拓展孩子的兴趣。学习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对外展示的过程。让孩子过度的呈现,最终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导致厌学与逃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喜欢的未必是孩子喜欢的。我是大学校园的钢琴手和吉他手,我的大女儿对这些一点都不感冒。她喜欢跳舞与画画,那我就尊重她的选择。而且画画不考级,学舞不登台--除非,有一天,她愿意。

  建议: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并做好维护,让他们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快乐学习。

  结论:以上列出的六点就是孩子教育上常见的误区,如果做家长的长期没有注意,很容易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的培养,注重他们的感受和愿望,只有通过父母的尊重、信任与包容,才会让孩子收获好的成果。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怎么区分急性和慢性乙肝

回答: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的区分主要通过发病时间、症状表现和相关检查指标来判断。急性乙肝多由近期感染乙肝病毒导致,症状较为明显,病程在6个月内;而慢性乙肝指感染超过6个月,往往症状不明显,...

Q
艾滋病试纸检测可靠吗

回答:艾滋病试纸检测通常是可靠的,但其准确性受使用时间、操作流程以及产品质量等因素影响。在窗口期感染初期病毒未被检测出的时段进行检测可能会出现假阴性,如果对结果有怀疑,应进一步通过专业医...

Q
尿血隐是怎么回事

回答:尿血隐是指尿液中存在血液但肉眼无法看到,需通过显微镜或试纸检测发现,这可能与尿路感染、结石、肾炎、肿瘤等相关疾病有关。该症状需要尽快明确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1、遗传原因...

Q
转氨酶高什么症状

回答:转氨酶高常常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但持续或显著升高可能提示肝脏问题,症状包括疲劳、食欲不振、恶心等,更严重时可能出现黄疸、腹胀等问题,需尽早就医明确病因。 1、轻微症状:疲劳和食欲不...

Q
硅胶假体隆鼻永久吗?

回答:硅胶假体隆鼻并非永久,虽能维持较长时间效果,但假体可能随时间推移出现老化、移位或其他并发症,一般建议10至20年左右进行定期检查或更换。影响硅胶假体效果的因素包括材料特性、术后维护...

Q
冠心病不治疗能活多久

回答:冠心病如果不进行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因个体情况而异,可能从数天、数周到数年不等,这主要取决于病变的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治疗可以显著延长寿命,同时提高生活...

Q
老年痴呆慢慢不会走路了是吗

回答:老年痴呆患者可能会在病情晚期出现步行能力减退甚至无法行走的现象,这通常是疾病发展导致大脑功能严重受损的结果,但通过早期干预、康复训练和护理能够延缓这种症状的到来,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

Q
血府逐瘀胶囊和逍遥丸可以同服吗

回答:血府逐瘀胶囊和逍遥丸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同服,但需注意两者适应症和使用禁忌,以避免可能的药物冲突。前者主治瘀血阻滞相关病症,后者主要调理肝脾失调引起的气血不足,具体是否适合联合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