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吃什么比较好 新生宝宝该如何进行饮食调理

发布于 2022-06-20 14:04

从生理角度来看,婴儿的胃每3小时空一次。

一般来说,母乳喂养应根据婴儿的需要,对何时喂养没有限制。

但如果距离上次喂奶已经3个多小时了,即使宝宝现在在睡觉,也要温柔地叫醒宝宝喝牛奶。

叫醒宝宝时,可以用以下方法:给宝宝换尿布,轻轻抚摸宝宝的四肢,手掌和脚心,在宝宝耳边轻轻跟他说话。

注:晚上换尿布三次,让宝宝少睡半个小时。据研究,近90%的母亲表示,婴儿在晚上换尿布时经常被自己吵醒。

42%的母亲说,给宝宝换尿布后,孩子基本上需要5-15分钟才能再次入睡,15%的宝宝每次醒来都需要15分钟以上才能再次入睡。

此外,超过50%的母亲说,如果孩子每天晚上换尿布三次或三次以上,孩子每次换尿布都会醒来,婴儿每天晚上会失去30-60分钟的睡眠。

许多母亲会觉得用上述方式打扰孩子睡眠不好,所以不妨试试这个,母亲用一只手拖着婴儿的头和脖子,另一只手握住腰和臀部,把孩子抱在胸前,然后轻轻摇晃,婴儿会慢慢醒来,婴儿醒来后,母亲可以给婴儿牛奶。

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婴儿最好每3-4小时喂养一次。

在日复一日的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开始有自己的饮食规律。有些婴儿出生后会延长夜间喂养间隔。

爸爸妈妈一定要好好照顾新生儿。如果新生儿对刺激反应不好,一直没有多少声音,精神萎靡,脸色不好,四肢冰冷,呼吸急促或突然不规律,那么宝宝可能会生病。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马上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然后及时治疗,恢复健康。

如果宝宝呼吸规律、稳定、精神好、面色红润,那么妈妈就不用太担心宝宝晚上间隔的延长。

这种婴儿是安静的,婴儿会有很多睡眠时间,不喜欢哭,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很小,很多时候没有主动喂养的要求,此时父母应该每3-4小时醒来喂养。

父母也应该知道,如果喂养间隔太长,婴儿的血糖就会下降,很容易使婴儿的营养不良,所以母亲的第一步是知道婴儿想喝多少牛奶。

母亲自己掌握喂养的次数和量是最科学的喂养方法。

然而,在孩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应注意以下问题:1。孩子哭可能不是因为饿:父母可以先检查尿布是否湿。

婴儿的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比如皮肤上有什么东西,胃痛或鼻子不通风等等?2、婴儿吃太多牛奶也应该更加注意:观察婴儿的吮吸姿势是否正确,牛奶是否足够?每次牛奶时间太短,孩子就不够了?3、如果婴儿醒来时间较少,也应该更加注意:孩子生病了吗?如果孩子仍然不能睁开眼睛吸牛奶,就必须坚持喂孩子,许多安静的孩子会用这种方法吸牛奶,而不是症状。

通常,经过2-3周的学习,母亲和孩子会逐渐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

综上所述,给孩子更多的吮吸,同时经常观察孩子的情况,母亲很快就会学会根据需要喂养孩子。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严重吗

回答: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通常由感染或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和耳内积液。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不严重,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并发症。 1、病因分析 急性分...

Q
急性胃炎可以吃的食物有哪些

回答:急性胃炎患者应选择易消化、低刺激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油腻和生冷食物。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可以有效缓解胃部不适,促进胃黏膜修复。 1、易消化的主食 急性胃炎期间,胃...

Q
鼻骨瘤的早期症状和前兆是什么症状

回答:鼻骨瘤的早期症状和前兆可能包括鼻塞、鼻出血、面部疼痛或肿胀等,需及时就医确诊。鼻骨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并发症。早期发现和治疗是关键。 1、鼻塞 鼻骨瘤早期最常见...

Q
急性肠胃炎吃些啥

回答:急性肠胃炎发作时,要优先考虑让肠胃休息,开始阶段应暂时禁食,仅补充充足水分,以防脱水。 急性肠胃炎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可能伴有发热。病因多为病毒感染、食物中毒或进食不洁食...

Q
白带异常的几种状况

回答:白带异常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信号,应先了解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 白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呈无色或乳白色,略带粘稠。当女性生殖系统受到感染或激素变化时,白带的颜色、气味和量可能会...

Q
右顶骨骨瘤会癌变吗严重吗

回答:右顶骨骨瘤一般不会癌变,大多数属于良性肿瘤,对健康的影响通常较小,但需根据症状决定是否治疗。 骨瘤是一种由骨组织异常生长而形成的肿瘤,右顶骨骨瘤即位于头骨右顶部。它通常生长缓慢,成...

Q
黑色素肿瘤切除多少钱

回答:黑色素瘤切除的费用通常在10000-50000元之间,具体价格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深度及病情分期等多种因素。另外,医疗机构的资质、手术方式和术后治疗方案也会直接影响治疗费用。合理评估...

Q
白细胞偏低其他正常需要治疗吗

回答:白细胞偏低而其他指标正常时通常不需要立即治疗,但定期监测血常规是关键。白细胞减少可能是感染、药物如化疗药物等引起的,遇到发热、乏力等症状需警惕。 1.遗传因素:虽然很少见,但某些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