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避免的幼儿园问题

发布于 2024-04-07 17:44

2—3岁孩子入幼儿园后的三个阶段

入幼儿园初期,孩子所处的环境一下子从熟悉到陌生、从个体到群体,他们的身心未能立刻适应新的要求,由此会产生矛盾。主要表现为:

拒绝

不吃,不喝,不肯睡觉,不让人接近,不肯轻易挪动自身所处的位置。

过激

大哭大喊,发出尖锐叫声,躺在地上翻滚,紧搂亲人不让离开,冲出幼儿园大门,不进教室。

攻击打、踢、咬试图接近他的教师或保育员。

压抑

搂抱自带的物品不放,较多表现为手中紧捏手绢或长毛绒制品,若取走便大哭,吮吸手指,不参加活动,退缩在后,眼光始终望窗外。

以上这些行为是婴儿心理需要和新的环境要求适应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恐慌和不安全感。如若把握不好这些“心理危机”,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并对他的未来发展造成心理隐患。

对婴儿入幼儿园后最初一个月的表现进行了3次调查分析以后,我们探索到了一些婴儿入园之初心理需要和发展的规律:

入园后两周

婴儿主要表现拒绝行为和不良情绪的剧烈反应,强度逐渐由高到低,直到拒绝行为消失。

入园后20天左右

和亲人分别时偶尔哭,能亲近相对熟悉和接触较频繁的教师、保育员,愿意听她们的话,愿意离开位置寻找玩物摆弄(在近距离内),部分孩子仍会躲避,拒绝同伴靠近身边。

入园后第5-6周

孩子愿意靠近并玩户外大型运动器具,喜欢重复性的动作,喜欢加入到群体中,会和同伴打招呼,较多自言自语,固执地遵循一日作息制度安排,喜好不同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存在,并吸引成人的注意。

我们认为

第一阶段吃、喝、睡眠、排泄等基本需要的满足将减轻孩子的焦虑,这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础和对新环境刺激适应的关键。

第二阶段孩子既保留了前阶段的心理需要,又产生了新的焦虑或期待。

第三阶段不同婴儿的个体需要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情绪化现象减少,这是心理压力消失的良好状态。孩子开始与新环境同化,实现了个体发展的质的进步。

婴儿从家庭环境进入幼儿园的群体环境,对他的身心发展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了解、满足婴儿的心理需要,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孩子们将会愉快地接受一个“新家”,健康地渡过他们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备孕注意事项有哪些 备孕期间五个事项须注意

回答: 备孕期间需要注意调整饮食、补充叶酸、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以及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备孕期间女性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维生素和钙的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每日补充0.4-0...

Q
咽炎扁桃体炎怎么引起 引起咽炎扁桃体炎3原因要避免

回答: 咽炎和扁桃体炎可能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 细菌感染是咽炎和扁桃体炎的常见原因,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可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侵入咽喉黏膜,导致局部红肿疼痛。病毒...

Q
浸润性导管癌2级存活率

回答: 浸润性导管癌2级的5年存活率一般为75%-90%,具体与肿瘤分期、分子分型及治疗反应相关。 浸润性导管癌2级属于中等分化程度,预后介于1级和3级之间。早期诊断且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

Q
一周一次化疗是小化疗吗

回答: 一周一次化疗通常属于小化疗范畴,化疗频率与方案强度相关。 小化疗一般指用药剂量较低、副作用相对较小、治疗周期较短的化疗方案,通常适用于病情稳定或需要长期维持治疗的患者。一周一次的...

Q
脑出血恢复后出现脚麻木是什么情况

回答: 脑出血恢复后出现脚麻木可能与神经损伤、血液循环障碍或继发脑水肿有关。 脑出血后局部脑组织受压或坏死可能导致运动感觉传导通路受损,引发下肢感觉异常。这种情况多见于基底节区或脑干出血...

Q
纯钛聚合瓷跟纯钛烤瓷的区别有哪些

回答: 纯钛聚合瓷与纯钛烤瓷的主要区别在于材料特性和适用范围。 纯钛聚合瓷采用钛金属基底与树脂瓷粉结合,具有重量轻、韧性好的特点,适合对金属过敏或需要较高美观度的患者。纯钛烤瓷则以钛金属...

Q
周围性面瘫的病因有哪些

回答: 周围性面瘫可能与病毒感染、外伤、中耳炎等因素有关。 周围性面瘫通常由面神经引起,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如单纯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袭面神经导致炎症水肿。外伤如颅底骨折或面部...

Q
幼儿手足口病适合吃哪些饮食

回答: 幼儿手足口病适合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富含维生素的水果、易消化的主食。 手足口病患儿因口腔疱疹疼痛可能拒食,建议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蔬菜泥,减少吞咽刺激。新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