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避免的幼儿园问题

发布于 2024-04-07 17:44

2—3岁孩子入幼儿园后的三个阶段

入幼儿园初期,孩子所处的环境一下子从熟悉到陌生、从个体到群体,他们的身心未能立刻适应新的要求,由此会产生矛盾。主要表现为:

拒绝

不吃,不喝,不肯睡觉,不让人接近,不肯轻易挪动自身所处的位置。

过激

大哭大喊,发出尖锐叫声,躺在地上翻滚,紧搂亲人不让离开,冲出幼儿园大门,不进教室。

攻击打、踢、咬试图接近他的教师或保育员。

压抑

搂抱自带的物品不放,较多表现为手中紧捏手绢或长毛绒制品,若取走便大哭,吮吸手指,不参加活动,退缩在后,眼光始终望窗外。

以上这些行为是婴儿心理需要和新的环境要求适应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恐慌和不安全感。如若把握不好这些“心理危机”,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并对他的未来发展造成心理隐患。

对婴儿入幼儿园后最初一个月的表现进行了3次调查分析以后,我们探索到了一些婴儿入园之初心理需要和发展的规律:

入园后两周

婴儿主要表现拒绝行为和不良情绪的剧烈反应,强度逐渐由高到低,直到拒绝行为消失。

入园后20天左右

和亲人分别时偶尔哭,能亲近相对熟悉和接触较频繁的教师、保育员,愿意听她们的话,愿意离开位置寻找玩物摆弄(在近距离内),部分孩子仍会躲避,拒绝同伴靠近身边。

入园后第5-6周

孩子愿意靠近并玩户外大型运动器具,喜欢重复性的动作,喜欢加入到群体中,会和同伴打招呼,较多自言自语,固执地遵循一日作息制度安排,喜好不同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存在,并吸引成人的注意。

我们认为

第一阶段吃、喝、睡眠、排泄等基本需要的满足将减轻孩子的焦虑,这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础和对新环境刺激适应的关键。

第二阶段孩子既保留了前阶段的心理需要,又产生了新的焦虑或期待。

第三阶段不同婴儿的个体需要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情绪化现象减少,这是心理压力消失的良好状态。孩子开始与新环境同化,实现了个体发展的质的进步。

婴儿从家庭环境进入幼儿园的群体环境,对他的身心发展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了解、满足婴儿的心理需要,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孩子们将会愉快地接受一个“新家”,健康地渡过他们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牙源性鼻窦炎吃什么药比较好

回答: 牙源性鼻窦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 牙源性鼻窦炎多由龋齿、牙周炎等口腔感染扩散至上颌窦引起,常伴随鼻塞、脓涕、头痛等症状。阿莫西...

Q
老公在服用非布司他怀孕了可以要吗

回答: 非布司他一般不建议在备孕或怀孕期间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建议及时就医评估风险。 非布司他是一种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可能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降低尿酸水平。男性使用非布司他期...

Q
油性痘痘肌肤怎么改善

回答: 油性痘痘肌肤可通过清洁控油、调节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油性痘痘肌肤多与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日常需选择温和的氨基酸洁面产品清洁,避免过度...

Q
声带息肉是怎么回事 了解声带息肉的3个原因

回答: 声带息肉可能与用声过度、长期吸烟、胃酸反流等因素有关。 用声过度会导致声带黏膜反复摩擦损伤,声带表面血管扩张形成息肉样变。长期吸烟会刺激声带黏膜充血水肿,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诱发声...

Q
哺乳期甲亢喂奶对孩子有影响吗

回答: 哺乳期甲亢一般可以喂奶,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用药情况决定。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若病情较轻且未服用抗甲状腺药物,通常不影响哺乳。此时母乳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母体血清浓度相关,但婴...

Q
为什么会得白癜风

回答: 白癜风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异常、黑色素细胞功能破坏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是白癜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自身免疫异常可能导致机体错误攻击黑色素细胞,使其...

Q
脸颊痛疼是怎么回事

回答: 脸颊疼痛可能与三叉神经痛、颞下颌关节紊乱、鼻窦炎等因素有关。 三叉神经痛表现为单侧面部阵发性剧痛,常因咀嚼、说话等动作诱发,可能与血管压迫神经或神经脱髓鞘病变相关。颞下颌关节紊乱...

Q
病毒性脑炎如何确诊

回答: 病毒性脑炎可通过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确诊。 病毒性脑炎的确诊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是重要手段,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观察其压力、细胞数和蛋白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