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伤不起!掌握这些知识正确护理宝宝

发布于 2024-07-18 17:16

新生儿刚刚出生,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比较脆弱,需要妈妈格外的细心护理,不过许多新妈妈初为人母,对许多事情都不太了解,在护理新生儿时往往遇到各种疑惑,下面一块来看看新手妈妈应该如何护理新生儿。

小儿难养,新生儿更难养!照顾新生儿要有适宜的温度,恰当的光线,纯棉好穿脱的衣服,纯棉勤换的尿布。而且新生儿一天的睡眠时间大概会在20个小时左右。

1、温度和光线

室内温度:25℃~28℃为最适合宝宝生活的温度。

光线:接受恰当光线的刺激,有利于宝宝视力的发育。有些妈妈觉得阳光会刺激新生儿的眼睛,因此常常在室内挂上厚厚的、深颜色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对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2、尿布或尿不湿的换洗

勤洗勤换勤清洗,每次更换用水洗。尿布大小合月龄,质量上剩最重要。可以使用软膏按,不紧不松最舒适。

3、衣服和尿布的挑选

无论是新生儿的衣物还是尿布,都应该以百分百的纯棉制作,化纤、印染都是不合适的。衣服的颜色宜浅淡,便于发现污物,并防止染料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衣服尽量宽松,不妨碍肢体活动且易穿易脱。和尚衣易于穿脱,适合新生儿使用。

4、睡眠和睡姿

睡眠:新生儿睡眠一般会在20个小时左右,如果宝宝偶尔出现整天不睡的情况,一般能够自我调整,不必担心。

睡姿:新生儿睡眠以浅睡为主,所以睡姿容易改变。家长在宝宝吃奶后应该让他侧睡,以免奶液反流入唿吸道引起窒息。半个小时可以变换一次睡姿。

5、哺乳和喂养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母乳的多少和妈妈乳房的大小是没有直接的练习的,只要给宝宝多吸允,注意饮食,就能够增加母乳量。新生儿喂养只要按需喂养即可,到宝宝2个月开始才需要逐步调整到规律的喂养时间。

如果宝宝是奶粉喂养的话,除了要遵循按需喂养外,还要注意宝宝一次的奶量发展会从小到多。新生儿一次的奶量可能只有20-40毫升,而满月的时候宝宝一次就能吃60-100毫升了。一般来说每两顿奶粉之间要添加20毫升水,避免宝宝发生便秘的情况。

6、生理性状况

宝宝出生后,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性变化,这些变化都不是疾病,家长也无需担心。宝宝出生后生理性变化有:鼻子上面的生理性粟粒疹,发生在出生后3周内的生理性黄疸,出生后7天内的生理性体重下降以及女宝宝专有的生理性白带和生理性月经。

7、大便观察

新生宝宝大便次数:新生宝宝每天大便的次数会比较多,也没有一个标准。

新生宝宝大便性状:宝宝第一次大便,也就是胎粪为墨绿色,有时候需要几天大便才会转变为黄色。正常的宝宝大便是黄色的粘稠状,没有奶瓣或者只有少量奶瓣。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几天一次大便,大便不干的情况,这种情况称之为攒肚,是很正常的,家长不必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肾积水手术后能运动吗

回答:肾积水手术后是否可以运动?答案是可以的,但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合理的低强度运动不仅能帮助身体逐渐恢复,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术后的不适感。 为什么适度运动...

Q
去年检查尿酸623未用药

回答:高尿酸血症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现代饮食习惯中尤为普遍。如果您去年曾检测到尿酸值为623μmol/L,但没有出现症状,那么无需过于担心。单次的高尿酸值并不一定意味着需要立即治...

Q
治疗慢支气管炎中药

回答: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许多人可能会考虑使用中药来缓解症状。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有复方甘草片、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复方鲜竹沥液、川贝枇杷膏等。这些药物在医...

Q
2型糖尿病老年人吃的多

回答:2型糖尿病在老年人中是一个常见且需要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当他们出现食欲增加的情况时。这种情况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活动量减少、饮食习惯不佳以及药物使用不当等。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措...

Q
吃地瓜西红柿后呕吐怎么办

回答:吃地瓜和西红柿后出现呕吐的情况,可能与食物过敏、食物中毒或急性胃肠炎有关。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第一时间停止进食,并根据具体症状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尽快就医,寻求医生...

Q
登革热的毒性有多大

回答: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毒性可以因感染者的个体差异而表现为轻微或严重的症状。在轻症情况下,患者多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和皮疹等,而重症登革热则可能导致出血、休...

Q
衣服外面有梅毒吗

回答:衣服外面一般不会有梅毒。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传递以及血液传播等方式传染。衣服本身并不具备传染性,因此通常不会携带梅毒病菌。 1、性接触是梅毒传播...

Q
补牙补完能刷牙吗

回答:补牙后能否立即刷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答案是可以刷牙,但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使用温水刷牙是个不错的选择,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导致补牙材料脱落或牙龈受损。补牙的目的是修复龋坏的牙齿,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