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为何夜间喜啼哭

发布于 2024-07-19 12:16

新生儿夜晚哭闹不肯睡,往往令新手爸妈手忙脚乱。根据英国一份最新研究指出,出生五周时,婴儿易因胀气及肠绞痛而哭闹。

家中若有新生儿,处理不时出现的哭闹,恐怕是家长最头疼的事。有的人心疼孩子,一听到声音便马上安抚,整天下来,常是筋疲力尽;有的怕抱习惯,索性采观望的态度,却又被指不近人情;究竟要如何做才恰当,始终无法有一致的看法。

一份近期发表在“小儿科期刊“的报告即指出,随着时间变化,过与不及的照顾都各有利弊,但想要小家伙往后少哭一点,晚上能睡得好,最好要考量其独特性,哭闹时,适当给予语言或动作上的安抚,孩子才能尽早融入新的生活作息。

在该研究中,英国伦敦大学的心理学家James-Roberts依育婴方式将二百七十五对父母分为三组,并要求他们针对子女的哭泣行为、夜眠状况与互动过程书写日记,事后透过内容分析比较,了解家长的不同做法对孩子反应的影响。

第一组由欧美人士组成,每天抱婴儿长达十五至十六小时,孩子想喝奶就立即哺乳,且都陪伴睡觉;第二组全是伦敦人,每天仅抱八点五小时,喂食与哄睡都有固定时间,亲子间的肢体接触量少了第一组五十%;第三组为丹麦哥本哈根人,表现介于上述两组间,白天抱孩子的时间较多,每天约九点七五小时,晚上则与孩子分开睡。

结果发现,第一组长时间被褓抱、属于父母过度保护型的婴儿,在出生后前四至六周最乖;而被抱时间最短、父母依时间表照顾的第二组婴儿,在出生后前几周的表现情形最糟糕。

不过,第一组婴孩哭闹的频率虽只有第二组的一半,但晚上却容易睡不安稳,常见入睡困难或半夜醒过来,且在三个月时,此现象益加明显,十个月大时的哭闹程度,甚至比第二组还严重。

反观白天被抱时间较长、给予孩子适度安抚的第三组婴儿,起初也会哭闹,但在出生六周后就乖巧许多,渐入佳境,且在三个月大时,晚上睡觉和第二组一样安稳。

研究者表示,大约五周时,三组都有婴儿极易哭闹,其实为小儿常见的胀气、肠绞痛所致,并非家长的照顾方法有问题,故毋须自责。但从调查中显示,要减少婴儿啼哭的时间,根据需要给予安抚,会比始终无微不至的照顾有效。若放任孩子不管,只会使其变得焦虑,哭闹的机会更多。

另外,研究者也建议,孩子出生第六周,可开始采行折衷的育婴方式,不要老抱在身上,待其逐渐适应环境,身心状况稳定,十二周后,再调整睡眠习惯,避免因操之过急造成彼此的压力。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小儿过敏性鼻炎有哪些症状 小儿过敏性鼻炎的四个症状浅析

回答: 小儿过敏性鼻炎通常表现为鼻痒、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和鼻塞。 鼻痒是过敏性鼻炎的常见症状,患儿可能频繁揉搓鼻子或做出类似动作。阵发性喷嚏多在晨起或接触过敏原后出现,可能连续打多个...

Q
怀孕初期有血丝分泌物是怎么回事

回答: 怀孕初期有血丝分泌物可能与先兆流产、宫颈病变、胚胎着床出血等因素有关。 先兆流产通常由黄体功能不足或胚胎染色体异常引起,表现为少量阴道出血伴随下腹隐痛。宫颈病变如宫颈息肉或宫颈炎...

Q
胆脂瘤中耳炎能治愈吗 如何治愈中耳炎

回答: 胆脂瘤中耳炎通常可以治愈,但需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或药物治疗。 胆脂瘤中耳炎是慢性中耳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耳内流脓、听力下降和耳痛。治疗方式取决于胆脂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对于...

Q
脑梗塞恢复期的并发症有什么

回答: 脑梗塞恢复期可能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和癫痫等并发症。 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因长期卧床或活动减少,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深静脉血栓多因肢体活动受限导致,常...

Q
脸上都是痘痘痘印怎么办

回答: 脸上痘痘痘印可通过药物治疗、皮肤护理、饮食调整等方式改善。 痘痘痘印可能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疱、色素沉着等症状。药物治...

Q
女性甲状腺癌可以吃燕窝吗

回答: 女性甲状腺癌患者一般可以适量吃燕窝,但需结合病情及治疗阶段调整饮食。 燕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唾液酸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对术后恢复期的患者有一定帮助。甲状腺癌患者在放疗或...

Q
治疗副鼻窦炎吃什么中药有效

回答: 副鼻窦炎可以遵医嘱使用鼻渊通窍颗粒、辛夷鼻炎丸、千柏鼻炎片等中成药治疗。 鼻渊通窍颗粒由辛夷、苍耳子、麻黄、白芷、薄荷等组成,具有疏风清热、宣肺通窍的功效,适用于急性鼻窦炎或慢性...

Q
孩子反复出荨麻疹该怎么办

回答: 孩子反复出荨麻疹可通过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改善。 荨麻疹可能与食物过敏、环境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风团、瘙痒等症状。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