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热38度如何处理

发布于 2024-10-03 12:18

目前常用的测量体温方法主要是腋下测量。幼儿腋下体温发热至38°C,有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肺炎等引起,需要采取对症处理,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同时还需要对因治疗。具体介绍如下:

一、对症处理

1、物理降温:腋下体温发热至38°C,若未出现嗜睡症状,可以在额头贴退热贴,或者是用温水擦浴、洗温水浴等方式,促进体温恢复正常,同时要让幼儿多喝水,发热期间也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药物降温:若幼儿腋下体温发热至38°C,出现了嗜睡、寒颤等症状,体温呈持续性上升,可需遵医嘱服用退热药物,例如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布洛芬混悬液等。

二、对因治疗

1、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幼儿比较小,身体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受凉或受到细菌或病毒入侵,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导致身体发热、四肢酸软无力、打喷嚏、流涕等症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感冒灵颗粒、抗病毒口服液等药物。细菌感染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复方氨酚黄那敏颗粒等。同时要多喝水,注意休息。

2、扁桃体发炎:幼儿身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受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扁桃体部位发生急慢性炎症,引起腺体水肿、增生,出现咽痛、咽干、高热、畏寒等症状。若是慢性扁桃体炎,咽痛剧烈或高热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退热药物,比如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布洛芬混悬液等,同时要多喝水。若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可遵医嘱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例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

3、肺炎:主要是由于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病毒感染可遵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例如抗病毒口服液、连花清瘟颗粒等,可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加速病毒清除。若是细菌或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可遵医嘱服用阿奇霉素颗粒、罗红霉素颗粒等抗生素药物。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具有自限性,大多不经治疗可自愈,但早期也可口服罗红霉素颗粒、阿奇霉素颗粒等药物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还有可能是幼儿急疹、急性咽炎、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等原因导致的该情况。若幼儿反复发热,且伴随咽痛、咳嗽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查明原因,在医生医嘱下采取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具体药物的使用建议在医嘱下进行。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宝宝鼻窦炎主要的症状有几种

回答: 宝宝鼻窦炎的主要症状包括鼻塞、脓性鼻涕和面部疼痛。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儿童患者常见症状为持续性鼻塞,可能伴随呼吸不畅或睡眠障碍。脓性鼻涕多为黄绿色,质地黏稠,可能倒流至咽喉...

Q
畸胎瘤术后能吃樱桃吗

回答: 畸胎瘤术后一般可以适量吃樱桃,有助于补充营养。 樱桃富含维生素C、铁元素和膳食纤维,能够帮助术后患者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和改善胃肠功能。樱桃中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

Q
神经痛会持续多久

回答: 神经痛一般会持续1-3个月,具体时间与病因、治疗干预及个体差异有关。 神经痛持续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病毒感染引起的带状疱疹神经痛通常持续2-4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慢性疼痛...

Q
卵巢癌可以吃香瓜吗

回答: 卵巢癌患者一般可以适量吃香瓜,但需结合治疗阶段及胃肠功能调整食用量。 香瓜富含维生素C、钾及水分,有助于补充电解质和抗氧化,对术后恢复或化疗期间维持营养有益。其低脂特性适合多数患...

Q
月子里经常抱孩子会有月子病吗

回答: 月子里经常抱孩子可能会增加患月子病的概率。月子病通常是指产褥期因过度劳累或护理不当引发的腰背痛、关节痛等症状。 产妇在分娩后身体处于恢复阶段,骨骼和肌肉较为脆弱。频繁抱孩子会导致...

Q
异维A吃完多久可以备孕

回答: 异维A酸停药后通常需要3个月以上才能备孕。 异维A酸是一种用于治疗重度痤疮的药物,其代谢产物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可能对胎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药物说明书明确指出,女性患者在停药后至...

Q
有急性牙髓炎平时要注意什么

回答: 急性牙髓炎患者平时需避免冷热刺激、保持口腔卫生并及时就医治疗。 急性牙髓炎通常由龋齿、牙隐裂或牙周病引发,表现为剧烈阵发性疼痛、夜间痛加重及冷热敏感。日常应避免食用过冷过热食物以...

Q
新生儿肺炎的饮食注意什么

回答: 新生儿肺炎期间应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饮食。 母乳是新生儿肺炎期间最理想的食物,含有免疫球蛋白和多种营养素,有助于增强抵抗力。配方奶喂养时需按需喂养,避免过浓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