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热38度如何处理
发布于 2024-10-03 12:18
发布于 2024-10-03 12:18
目前常用的测量体温方法主要是腋下测量。幼儿腋下体温发热至38°C,有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发炎、肺炎等引起,需要采取对症处理,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同时还需要对因治疗。具体介绍如下:
一、对症处理
1、物理降温:腋下体温发热至38°C,若未出现嗜睡症状,可以在额头贴退热贴,或者是用温水擦浴、洗温水浴等方式,促进体温恢复正常,同时要让幼儿多喝水,发热期间也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药物降温:若幼儿腋下体温发热至38°C,出现了嗜睡、寒颤等症状,体温呈持续性上升,可需遵医嘱服用退热药物,例如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布洛芬混悬液等。
二、对因治疗
1、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幼儿比较小,身体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受凉或受到细菌或病毒入侵,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导致身体发热、四肢酸软无力、打喷嚏、流涕等症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感冒灵颗粒、抗病毒口服液等药物。细菌感染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复方氨酚黄那敏颗粒等。同时要多喝水,注意休息。
2、扁桃体发炎:幼儿身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受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扁桃体部位发生急慢性炎症,引起腺体水肿、增生,出现咽痛、咽干、高热、畏寒等症状。若是慢性扁桃体炎,咽痛剧烈或高热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退热药物,比如对乙酰氨基酚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布洛芬混悬液等,同时要多喝水。若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可遵医嘱服用清热解毒的药物,例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
3、肺炎:主要是由于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病毒感染可遵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例如抗病毒口服液、连花清瘟颗粒等,可有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加速病毒清除。若是细菌或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可遵医嘱服用阿奇霉素颗粒、罗红霉素颗粒等抗生素药物。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具有自限性,大多不经治疗可自愈,但早期也可口服罗红霉素颗粒、阿奇霉素颗粒等药物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还有可能是幼儿急疹、急性咽炎、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等原因导致的该情况。若幼儿反复发热,且伴随咽痛、咳嗽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查明原因,在医生医嘱下采取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具体药物的使用建议在医嘱下进行。
上一篇 : 不写作业成绩会下降吗
下一篇 : 儿童体温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