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髓内钉手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股骨骨折特别是股骨干骨折的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术前准备、钉道建立、髓内钉植入和术后固定等环节,需要专业医师操作并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手术可有效恢复骨骼力线和功能,但需结合患者情况选择适宜方案。
1、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拍摄X光片或CT确定骨折类型和位置,同时排除感染性疾病等不适宜手术的因素。术前做好患肢的消毒、麻醉准备通常为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并根据患者骨骼情况选择合适的髓内钉型号。
2、钉道建立
手术过程中需进行牵引复位,将骨折部位的力线调整到解剖位置。随后,借助C型臂X光机定位,在股骨大转子区域切开一个约2-4厘米的小切口,利用专用钻骨器械建立髓内钉道。操作时需确保钉道与骨骼轴线一致,以免影响手术效果。
3、植入髓内钉
将选择好的股骨髓内钉缓慢植入钉道,并精准穿过骨折区域。在固定髓内钉后,还需安装锁定螺钉以增加稳定性,防止术后骨折端移位。整个过程中需反复使用影像设备以保证髓内钉的位置准确,同时通过调节骨骼恢复正常解剖角度。
4、术后固定与缝合
调整完成后,用生物材料螺钉或钢板等进行辅助固定,最后缝合手术切口并包扎伤口。术后会继续使用支具或外固定器以辅助伤口愈合,并安排康复计划。
股骨髓内钉手术风险小、固定效果好,但需在手术后严格遵循恢复计划,如避免早期过多负重,听从医生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如果术后出现疼痛、感染或不适,应立即就医。
回答时间:2025-04-13 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