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血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手段,用于检测新生儿是否患有某些可能影响其健康的遗传代谢类疾病,常见的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S、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通过早期筛查这些疾病,可及时干预,避免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1、检查目的与常见疾病筛查
足跟血测试旨在通过对新生儿采集的一滴血液检测潜在的代谢及遗传异常。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这种病会导致孩子智力发育迟缓,早期发现并补充甲状腺素治疗可预防严重后果。
苯丙酮尿症:高苯丙氨酸影响脑部发育,如果确诊,只需饮食管理如食用低苯丙氨酸奶粉即可避免智力障碍。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会引起激素代谢紊乱,如及时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可恢复正常水平。
2、足跟血采集流程与注意事项
足跟血通常在宝宝出生后48-72小时内采集。母乳喂养的宝宝在采血前需要保证正常喂养,这样能较为准确地反映代谢情况。采血时会用无菌针刺破宝宝足跟,挤出少量血液滴在特定筛查纸上,整个过程安全无创,但家长可提前安抚宝宝,以减少因短暂刺痛带来的哭闹。
3、筛查结果解读与后续处理
筛查只是初步检测,即便筛查结果异常,也并非确诊。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进行确诊性检查。如果确诊某种疾病,应根据医生建议采取针对性治疗或干预措施。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补充激素治疗,苯丙酮尿症需营养学指导调整饮食,所有干预手段的目标是最大程度保障孩子的发育健康。
足跟血筛查是建立孩子健康生活的第一步,家长需重视检测,但也无需过度担忧。如果筛查结果正常,无需额外处理,如出现异常,要及时联系医院进行复查或干预,为孩子的未来创造更好的健康保障。
回答时间:2025-03-26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