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中医验方录
发布于 2014-06-11 12:52
发布于 2014-06-11 12:52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及大便性状有改变(如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属中医“泄泻”范畴。6个月至2岁婴幼儿的发病率较高,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小儿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
小儿腹泻的发生与气候有密切关系,风、寒、湿、暑、热之邪皆能引起腹泻,而尤以湿邪引起的为多,脾恶湿喜燥,湿困脾阳,使运化不健,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而致腹泻。
内伤乳食
由于喂养不当,饥饱无度,或突然改变食物性质,或恣食油腻、生冷;或饮食不洁,导致脾胃受损伤,运化失职,不能腐熟水谷而致腹泻。
脾胃虚弱
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且小儿生机蓬勃,脾胃负担相对较重,一旦遇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就能导致脾胃受损,使水谷不得运化,则水反而为湿,谷反而为滞,水湿滞留,下注肠道而为腹泻。脾胃虚弱腹泻若反复发作,可伤及肾而成脾肾阳虚腹泻。
辨证治疗
内治法
本病分以下5个证型论治。
风寒腹泻 临床表现为大便稀烂,色淡稍臭夹泡沫,1日泻3~5次或5~6次。肠鸣腹痛,面色淡白,鼻流清涕,咳嗽,咽痒,或恶风寒,口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或腻,指纹色红。治以疏风散寒,化湿止泻。方可选藿香正气散(藿香、白芷、陈皮、紫苏、甘草、桔梗、白术、茯苓、厚朴、半夏曲、大腹皮、生姜、大枣)加减。表寒较重者加荆芥、防风以祛风散寒;里寒重者加炮姜、砂仁去生姜以温中散寒;腹痛较甚者加木香、砂仁以理气止痛;挟食者加神曲、焦山楂以消食化滞;小便短少者加泽泻、猪苓以渗湿利尿。
也可选以下单验方:1.荆芥、防风各5克、生姜1片。水煎取汁,分3饮服。2.藿香、陈皮各3克,生姜1片。水煎取汁,分3次服。3.生姜3片、茶叶2克。水煎取汁常饮服,日数次。
湿热腹泻 临床表现为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治以清热利湿,安肠止泻。方选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加减。热重加滑石、银花、连翘清热利湿;呕吐者加竹茹降逆止呕;腹痛者加白芍、木香以行气止痛;湿邪偏重,口不甚渴,舌苔厚腻者加苍术、厚朴以健脾燥湿。
也可选用以下单验方:1.黄连3克。泡开水半茶盅,用水汁吞服车前子粉3克。日3次。2.滑石10克,甘草3克,生山药20克。水煎取汁,当茶频频饮服,日1剂。
注意:现代医学根据湿热腹泻的轻重将其分为轻型(单纯性消化不良)和重型(中毒性消化不良)。重型者临床症状皆较重,并伴有显著的全身症状,可由轻型转变而来,亦可急性发病,腹泻一般一天10次以上,便中含有大量水分,患儿食欲低下,并常伴有呕吐、发热等。体重很快下降,若不及时治疗,可逐渐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的症状,甚至可危及生命,故在临床上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伤食腹泻 临床表现为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治以消食化积,和中渗湿。方选保和丸(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加减。伤于肉食者重用山楂;伤于面食者重用莱菔子;伤于谷食者重用神曲;脾胃弱者加白术、谷芽;腹痛较甚者加木香、厚朴以理气止痛;呕吐较甚者加藿香、生姜、竹茹以降逆止呕。
也可选用以下单验方:1.山楂10克,神曲10克,苍术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2.侧耳根15克,隔山撬10克。水煎饮服。3.神曲100克炒焦成炭,研成细末用开水吞服3克,日服2次。4.苍术炭、山楂炭各等分,研细末。每次2岁以内1克,2岁以上1.5克,1日3次,开水吞服。
脾虚腹泻 临床表现为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是水样,夹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治以健脾益气,助运化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党参、茯苓、白术、扁豆、陈皮、山药、甘草、莲子肉、苡仁、砂仁、桔梗)加味。伴腹痛者,加木香、香附以理气止痛;大便稀或水谷不化者,加干姜以温中散寒;久泻不止而无夹积滞者,加诃子、赤石脂以固涩止泻。
也可选用以下单验方:1.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30克。水煎分3次服。日1剂。2.山药、芡实各250克。研细粉和匀,煮粥服食,每次30克。3.炒白术、石榴皮各15克。水煎取汁饮服。
脾肾阳虚腹泻 临床表现为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血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以补脾温肾,固涩止泻。方用附子理中汤(附子、人参、炮姜、白术、甘草)合四神丸(补骨脂、吴茱萸、肉豆寇、五味子、生姜、大枣)。脱肛者,加黄芪、炙升麻以升提中气;久泻不止者加诃子、赤石脂、禹余粮以收敛固涩。
也可选用以下单验方:1.薏苡仁30克,饭锅巴60克。加水煮,待薏苡仁煮熟后即可食用,分3次服,连服2~3剂。2.党参5克,山药20克,炮姜3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日1剂。3.干姜3克,白术5克,山药2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日1剂。
外治法
针刺疗法 方法一:主穴取足三里、中脘。配穴取内庭、气海;发烧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上脘;腹胀加天枢;伤湿加四缝;水样便多加三阴交。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针刺1~3次。用于各型腹泻。方法二:主穴取天枢、足三里。呕吐加内关;腹胀加公孙;发烧加曲池;偏虚寒加灸关元、神阙。用于各型腹泻。
艾灸疗法 方法一:足三里、中脘、神阙、关元,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日灸1~2次。用于脾虚型、脾肾阳虚型腹泻。方法二:取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交界处以艾条温和灸两侧穴位各10~15分钟,日灸2~3次。用于各型腹泻。
熨敷法 五倍子9克,生姜6克,白胡椒7粒,葱白一段。将生姜捣烂如泥状,余药研成细末,食醋20~25毫升,加热至50~60℃,与上药粉搅拌至糊状,以手试不烫为宜,脐部先以凡士林油涂擦一遍,趁热敷肚脐部约6厘米×6厘米宽、厚约0.3厘米范围,外盖沙布绷带包扎,每日换药1次。若迁延性腹泻,可配合三棱针刺四缝穴,每日1次。
脐敷法 吴茱萸30克、丁香2克、胡椒30粒。研成细末,每次用末1.5克,调成醋或植物油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用于伤食、风寒、脾虚型腹泻。
作者:郭剑华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
推拿法 风寒腹泻可推三关、揉外劳、补大肠、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揉合谷、按揉足三里。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质差的加捏脊;惊惕不安的加清肝经。湿热腹泻、伤食腹泻可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推六腑,揉天枢,揉龟尾。脾虚腹泻可补脾经,补大肠,揉足三里,团摩腹,推上七节骨,揉天枢。脾肾阳虚可揉龟尾、揉关元,推脾土,掐脊,推脾土,揉天枢,揉足三里,团摩腹。
上一篇 : 喝绿茶有助于预防腹泻的发生
下一篇 : 如何预防宝宝的秋季腹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