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早期卧床体位有讲究 可预防关节挛缩
发布于 2014-07-17 17:46
发布于 2014-07-17 17:46
偏瘫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发生偏瘫后其功能恢复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偏瘫患者成功的康复不仅取决于早期的各种主动运动性康复治疗,更取决于病人如何度过治疗以外的时间。家属应掌握一此基本的康复护理知识和手法。
偏瘫患者初期护理不当会造成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等异常模式,还会引起爪型手、足下垂畸形,严重的影响了偏瘫的预后。因为在患病初期,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因此卧床体位和睡眠姿势,对预后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为了防止肢体挛缩的发生,必须始终让患肢处于一个正确的位置。通过良肢位的摆放还有助于预防压疮、肺部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出现。一般在床上有三种体位需要患者以及家属掌握,包括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
1、患侧卧位:即患侧在下,健侧在上。
患侧卧位是最适合患者的体位,可增加对患侧躯干感觉的刺激,同时可缓慢牵拉患侧躯干肌肉及缓解痉挛,且在上方的健侧手臂可进行自由活动。
患侧卧位时,头部要枕在枕头上,使颈部微屈而不要伸展,肩部要尽量前伸,肘腕伸直,手掌面朝上;健腿可放在患腿前面,下面放一枕头,呈屈髋屈膝位,而患侧下肢保持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微屈。这种体位可以使患侧整个伸长,对于痉挛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2、健侧卧位:即健侧在下,患侧在上。
健侧卧位对患侧肢体有益。
保持健侧卧位时,要将一枕头放在病人胸前,并使患肩向前,患侧上肢放在枕头上,肘伸展,手的掌面对着床。也可将患侧上肢放于同侧躯干上,腋下放一薄枕。患侧膝下也要放一枕头,使髋部处于内旋屈曲位。足使用踝足矫形器或用枕头将之固定于中立位。健侧下肢呈伸队微屈膝位平放在床上。其目的是使躯干向健侧伸展,抑制紧张性须反射,从而有利于患侧的康复。
3、仰卧位
仰卧是急性期病人最常采用的体位,但又是最容易引起痉挛的体位。因为这种体位容易使手臂回缩或向后下方内旅,膝部完全伸展,大腿外旋,会产生最大的伸肌痉挛。故仰卧位时间应短,或仅作为体位变换时的过渡体位。
如果必须采取仰卧位,则患肩要用合适的枕头垫起来,使肩部略向前伸;将患侧上肢放在体旁的枕头上,使肘关节与腕关节伸展,使患侧上肢稍稍抬高;髋部要放一个合适的枕头,以防止骨盆向后倾斜,防止两腿外旋;为避免下肢伸肌痉挛,可用一软枕置于患侧膝下,使膝关节略屈曲;为防止足下垂,可使用踝足矫形器或用枕头将足固定于中立位。
上一篇 : 少数胆囊息肉可癌变 合并胆结石者尤须警惕
下一篇 : 多数乳腺增生结节不会癌变 定期复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