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远离“情绪”中暑
发布于 2014-06-11 14:19
发布于 2014-06-11 14:19
随着气温的身高,人们的情绪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常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雷霆,其实这正是“情绪中暑”的表现。如何远离情绪中暑?专家建议从心态、饮食等多方面进行调节。
在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情绪中暑”具体表现是烦躁不安,随着温度和湿度的上升,更严重。有些人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情绪暴躁等情况,这些都是情绪中暑的表现。
许多人因天气炎热而食欲减退,加之出汗增多,人体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就会影响到大脑神经活动,使人出现烦躁不安、动辄发火的症状,即使人们本身所处环境并不热,也因外界强光线产生烦躁情绪。
养生保健专家认为,情绪中暑发生后,需要主动从心理上进行调节。比如,可以想象一下大海、森林等这些能让人平静的场景,尽快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就是这个道理。
养生保健专家表示,造成“情绪中暑”的内因,归根结底,还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因此,在炎热的高温环境中,应尽可能地增加休息时间,并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营养,重视夏季的。
夏季应尽量减少剧烈运动,增加慢走等平和运动。同时,日常膳食应尽量减少进食油腻食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仅能防暑,还能增进食欲。“注意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少喝冰镇的饮料,多进食‘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等。”
上一篇 : 冻疮的中医治疗
下一篇 : 南京规定中暑可以申请工伤医疗费全部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