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专家:自家宝宝该怎样预防扁平足?
发布于 2015-02-11 10:27
发布于 2015-02-11 10:27
扁平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平脚板,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和你逛街的时候总是嚷嚷小腿疼、脚板疼、走不动等,很有可能他/她就是扁平足患者。看看在孩子小的时候怎样预防扁平足吧。
什么是平足病?
平足病早期表现为行走时疲乏无力。随着病情发展,病人可以自己发现足弓外形塌陷,往往用足内侧行走,可有跛行,足部骨关节及软组织出现病变,弓高丧失、前足逐渐外展、后足逐渐外翻,表现出明显平足畸形。当其跟骨外翻和前足外展明显时,还可能出现跟骨和外踝之间的撞击、疼痛,不能正常穿鞋等。此外,还可能会引发距下关节等足部关节的退行性变及关节炎,出现足部明显的疼痛,发生跖骨应力性疲劳性骨折等情况。久而久之,可能会造成整个下肢或脊柱出现代偿性变,导致下肢疼痛、无力、行走受限等临床症状,从而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
3岁左右可看出
扁平足顾名思义,就是脚掌比常人要平且扁。正常宝宝的脚掌的内侧及中间部分隆起向上,形成了纵、横两个弓。没有足弓的宝宝,今后的运动能力和劳动力也将受到影响。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往往双脚站立和行走时易于疲劳,小腿容易酸胀,严重时膝关节和腰部也会有不适感。因此,足弓虽小,爸爸妈妈也应重视。
爸爸妈妈要细心观察
有的扁平足是先天的,这在宝宝开始走路后可以观察出来。一般来说,婴幼儿足部脂肪丰满,大多为扁平足,这是正常现象,爸爸妈妈不要担心。但是,宝宝在3岁时就已经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足弓了,如果那时脚底板还是平平的,就有可能是扁平足了。有的宝宝因为身体发育和足部韧带的关系,也会导致足弓塌陷。建议爸爸妈妈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宝宝3岁后,还是常常走路姿势不稳、运动后容易脚部发软、疲劳,或是不喜欢走路时,建议尽早带宝宝去医院看看骨科医生。
也可到医院检查
医生会通过图像检查装置对宝宝的足底骨骼进行检查,或是给宝宝做个小测试。测试很简单,爸爸妈妈在家里也可以给宝宝测测看。让宝宝赤脚踩上白粉,踏在一张深色纸板上,留下足印。接着,沿足印内侧画一条直线,量出足印中凹陷部到直线的距离。正常宝宝足的这个距离,比足印最窄处的宽度大1倍左右。如果二者的距离差不多,那么宝宝为轻度扁平足。如果该距离仅为足印最窄处宽度的1半左右,则为中度扁平足。无凹陷存在,即为重度扁平足。
宝宝别太早学走路
宝宝学会站立后,爸爸妈妈也不要急着让宝宝学走。因为,在足弓尚未较好形成的情况下,宝宝勉强练习走路,全身重量压在足部,很容易使足弓过重而逐渐导致扁平足。这个时候,反倒更适合让宝宝多练练爬行、翻跟斗。
上一篇 : 溺爱宝宝成后患,怎么尽快给孩子戒奶
下一篇 : 育儿心经:家有宝宝哪些地方最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