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几大养生指南的须知

发布于 2011-11-16 08:55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常有“秋老虎”出现。但中秋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身体一旦不适,便易伤风感冒,旧病也易复发,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说法。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的养生指南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有人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而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或缩短小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

  秋燥,常会使人的皮肤和口角干裂,皱缩增多,口干咽燥。还可见毛发脱落增多,大便亦易干结。这时应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当多吃水果和补充水分。秋令气温多变,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绒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减。

  饮食摄养

  秋属肺金,主收。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

  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因此秋季在饮食上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藕、鸭肉、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秋季饮食除了以酸、润为主之外,还须注意的是,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种丰盛,此时不宜过多进补,以免“饮食自信,肠胃及伤”。

  精神养生

  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尤其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会因此产生凄凉、垂暮之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这时,人们应该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运动护养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在锻炼时,一方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另一方面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收养的季节,运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秋天气候多变,天气渐冷,此时可逐步进行一些耐寒锻炼。

  保健防病

  秋季是肠炎、痢疾、乙型脑炎等病的多发季节。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还有其它的问题想咨询的话,可以点击http://care.fh21.com.cn/yszn/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小孩发热会引起抽搐症吗

回答:小孩发热确实可能引起抽搐,这种情况常常让家长感到焦虑。发热引起的抽搐有时是因为高热惊厥,这是一种常见于小孩的情况,尤其是在6个月到5岁之间。不过,抽搐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比如癫痫...

Q
糖尿病病人能吃猪耳朵吗

回答: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猪耳朵,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猪耳朵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食用可以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而不会对糖尿病病情造成明显影响。建议每天摄...

Q
自闭症如何自己调整好

回答:自闭症是一种目前尚无法治愈的神经发育障碍,但通过一些方法可以帮助自闭症患者改善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于轻度自闭症患者。通过多陪伴、多交往、培养兴趣、避免训斥和打骂、增强自信等方式,能够...

Q
风湿免疫八项结果如何

回答:风湿免疫八项检测是评估风湿和免疫系统健康状态的重要工具,包括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反应蛋白等指标。通常情况下,这些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为0-25IU/ml。如果检测结果出现...

Q
痛风患者如何让血尿酸降下来

回答:痛风患者若想降低血尿酸水平,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等方式来实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措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1、饮食调理:饮食是控制血尿酸水平的重要环节...

Q
补牙材料填充太高

回答:补牙时,如果填充材料过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口腔内的咬合关系错乱、牙龈组织增生、继发龋坏,甚至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口腔健康造成长期的...

Q
痛风患者在生活中要如何调理

回答: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调理,以帮助控制病情并减轻症状。痛风是一种与代谢相关的疾病,通常与不良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有关。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以及在必要时使用药物,可...

Q
2型糖尿病科学进展

回答:2型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在血糖控制、饮食管理、运动锻炼、降糖药物和血糖监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科学进展。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努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