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和薏米比例是多少才合适?

发布于 2018-03-02 09:42

  我们生活中红豆和薏米是经常看见的养生搭配,红豆薏米粥还作为一种保健的食品在人们当中口口相传,它们搭配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美味,深受人们的喜欢。那么红豆薏米比例多少合适呢?一般情况下,很多人都会经常吃红豆薏米,尤其是女性朋友们。红豆薏米具有很好的功效与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那么红豆薏米的比例是多少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红豆薏米比例多少合适?

  煮水的比例:

  煮红豆薏米水的话,红豆和薏米应该都是30克,既比例是1:1,然后清水需要加2升左右,这样煮出来的水清凉透彻,可以过滤出来直接代替白天的饮水饮用,最好不添加任何的糖分。

  煮粥的比例:

  1、去湿粥

  煮具有去湿作用的红豆薏米粥可以加入70克的红豆和70克的薏米,但是清水部分可以少放一些,只要超过了1.5升就可以了。

  2、单纯食用粥

  单纯的食用粥,加入薏米做粗粮的话,可以随便放多少,小编一般是每种粗粮抓一小把,再加一小把的大米,然后按自己喜欢的稠度炖粥。

  经期女性的比例:

  经期女性不建议食用性凉的薏米,因此可以将薏米去除,只食用红豆汤或者粥,若是想加入薏米,可以加10克炒熟的薏米和70克红豆,再加上几片生姜,一起煮至。

  红豆薏米怎么煮?

  1、将薏米挑选一下,倒在锅中,小火翻炒,20分钟左右。

  2、待表面慢慢变黄黄色,有香味时,即可盛出备用。

  3、将红豆清洗干净,用清水浸泡2到3个小时。

  4、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

  5、水开后在锅中加入红豆、薏米一起煮。

  6、大火烧开之后,转小火,慢慢煮烂。

  7、煮好后,按口味加入糖或者食盐调味即可。

  吃红豆薏米要注意什么:

  1、薏米性凉,还有薏苡仁油刺激子宫,孕妇食用可能会出现胎动或者是流产的情况,因此怀孕女性孕期不建议食用。

  2、红豆和薏米具有祛湿的功效,而稻米具有一定的湿气,在煮的时候加入稻米,粥变稠的同时,功效也会变差,所以不建议和稻米一起煮。

  3、薏米和红豆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所以吃太多会妨碍消化,因此对于消化吸收能力较弱的人尽量少吃或不吃。

  4、红豆和薏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成分,对蛋白质过敏的人群不建议食用红豆薏米,以免出现过敏的情况。

  5、生薏米没有去湿的作用,想要食用薏米去湿,要将薏米小火炒熟之后在煮汤或者煮粥。

  结语:很多人喜欢红豆加薏米粥,不仅美味而且养生保健。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红豆薏米粥的合适比例是怎样的,其实一比一是正好的。经期女性不建议食用性凉的薏米,因此可以将薏米去除,只食用红豆汤或者粥,若是想加入薏米,可以加10克炒熟的薏米和70克红豆,再加上几片生姜,一起煮。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6岁儿童佝偻病能治好吗

回答:6岁儿童患佝偻病能治好吗?这通常取决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佝偻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和磷的代谢异常,影响骨骼的生长和发育。早期治疗能够有效防止骨骼畸形,帮助恢复正常的骨...

Q
整夜睡不着是什么疾病的前兆

回答:整夜睡不着可能是身体或心理健康问题的信号,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失眠并非单一症状,它可能与焦虑、抑郁、神经衰弱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有关。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建议及时就医...

Q
十三岁男孩,最近检查尿酸偏高

回答:13岁男孩尿酸偏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既可能是饮食不当、剧烈运动等非病理因素,也可能是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等病理因素。为了明确原因并进行有效治疗,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

Q
慢性支气管炎喝什么中药

回答: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选择中药时,可以考虑麻黄、石膏、杏仁、甘草和贝母等。这些中药各自具有独特的疗效,可以帮助缓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不过,使用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

Q
老人做白内障手术,有哪些风险

回答:白内障手术是许多老年人恢复视力的一个重要选择,但它也伴随着一些风险。了解这些风险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准备和应对。常见的风险包括感染、角膜水肿、视网膜脱离以及其他潜在问题。每一种风险都...

Q
宫颈口有一坨肉粒,月经也不正常

回答:如果你发现宫颈口有一坨肉粒,并且月经不正常,这可能是由生理因素或病理因素引起的。了解具体病因非常重要,因为这将决定治疗方案。生理因素可能包括宫颈息肉或子宫内膜增生,而病理因素可能涉...

Q
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之后胃疼

回答: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后感到胃疼,这可能是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或胆囊炎的信号。面对这种情况,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消化不良是常见原因之一,过量摄入油...

Q
自闭症孩子脑袋变大

回答:自闭症孩子脑袋变大的现象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自闭症本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头部外伤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家长需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明确具体原因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